“三条线”协同发力绘就“善治图”
——天水市推进“四个实战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近年来,天水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加快推进综治中心、“三调对接”、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形成了“一县区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格局,绘就一幅具有地方特色的“善治图”。
注重实战 件件有结果
“您好法官,我们在签订装修合同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呢?”6月25日,张家川镇一群众到张家川县综治中心向法官调解室进驻法官助理李东耀咨询法律问题。
“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明标的,要达到怎样的质量要求,还有履行的期限……”李东耀详细解答,直到群众满意而归。
“综治中心设置有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官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室等,让群众的诉求只进一扇门就能全部解决。”张家川县综治中心主任李建英说,设置群众接待窗口12个,功能室13 ,县法院等9个单位常驻办公,对来访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全市通过开展‘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等活动,各级综治中心实战化水平明显提升。”天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中心主任温阿军告诉记者,截至6月,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达1.1万人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万余件,基本实现群众诉求件件有结果。
整合网格 事事有人管
“李阿姨家的矛盾已化解,后续要回访”“小区里要继续开展防火宣传,杜绝飞线充电”……7月9日,清水县永清镇东关社区专职网格员在巡逻后这样汇总当天的工作。
据悉,清水县整合网格资源,重新划分网格375个探索推行把牢“一条主线”、建活“一张网格”、建强“一支队伍”、建立“三张清单”、健全“四项制度”的“11134”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悉心解决群众身边事,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天水市为优化网格资源配置,重新划分网格3881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881名,开展“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选树了一批优秀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网格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员信息搜集上报、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服务保障群众的能力,做到事事有人管。
截至6月,全市网格员共收集办理各类社情民意信息47.4万余条,同比增长222.45%,网格员活跃度保持在90%以上。
4月19日,秦州区齐寿镇后寺村网格员在走访群众,排查矛盾纠纷。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打造品牌 全链条解纷
在秦州区东关街道,针对矛盾纠纷的特征及难易程度,创新推行快速处理法、沟通理解法、嫁接调解法、社区对话法、换位思考法、法治教育法、兑现承诺法、综合调解法“八法调解法”,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与此同时,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天水郡派出所创新推出“12345”矛盾纠纷调解法,在所内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聘任调解员43名,设立有面对面调解室、背靠背调解室、会商研判室及调解大厅。组建“专业调解队”“婆媳帮帮队”“民事和解队”三支调解力量,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据介绍,近年来,天水市培育和打造了35个具有较强辐射力和覆盖面广的“枫桥式综治中心”,形成了“一县区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基层治理创新工作格局,总结提炼20余个类型的矛盾纠纷调解法,选树调解典型案例15个,推动全链条解纷,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调对接 处处显实效
“如果正常交不了房该怎么办呢?”前不久,一名群众走进甘谷县综治中心信访综治窗口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现场将该问题转送到住建窗口,住建窗口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向群众作了及时答复。
“我们充分发挥群众接待大厅与信访接待大厅联合办公优势,实现人员、阵地、力量、工作‘四个整合’,对一般事项,不再流转交办,直接由进驻单位现场办理,对复杂问题,县综治中心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作用,协调涉事部门联合解决。”甘谷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天水市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全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加力推进“三调对接”,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在综治平台一揽子调处,推动群众事项一揽子解决。截至6月,全市基层公安派出所向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3328件,联合成功化解2996件。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