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群众事 贴群众心 解群众难
酒泉推动公证减证便民服务再提速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近年来,酒泉市始终将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践行法治为民的有力抓手,推动公证减证便民服务再提速,真真切切做到办群众事、贴群众心、解群众难。
探索开展“一杯茶”快捷办理服务。酒泉市司法局鼓励支持公证机构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学历、学位、证书(执照)、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文本相符和遗嘱保管等10类13项公证事项(事务)当日受理当日出具中文公证书。需要补充材料或核实的一般性证明事项(事务),将出具公证书(公证证书)的期限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或者10个工作日以内。
“容缺受理”让群众“少跑路”。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提交主要证明材料齐全,仅缺少次要证明材料时,公证机构可以先行受理,所有材料齐备时应当及时办结出具公证书。缺少的次要证明材料,公证证明材料清单中列明应当由当事人提供的,要求当事人补齐,公证机构也可以代为收集证据,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可以核实到的信息不得要求当事人提供。
“高效办一件事”增至98项。酒泉市公证机构新增两类公证大项,分别是赠与公证和受赠公证,并对5大类公证事项进行扩充增项,将虚拟财产委托、其他无形财产委托等12项公证事务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
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理”。酒泉市充分发挥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大数据平台以及“甘快办”等APP作用,能通过部门协同方式核查群众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等信息,免于当事人提供相关证件原件,切实减轻办事企业群众负担。积极推广“互联网+公证”“零接触”远程视频,“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涉外公证+领事认证”“公证提存+带押过户”将需要多个部门或跨领域,实现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一次办结”,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公证+N”创新服务模式福利。
优化服务“减免办”“就近办”“上门办”。全市公证机构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上门办理,开展延时服务、预约全时服务和加急即时服务。出台关于法律援助受援人公证费用减免“免申即享”惠民政策。深入企业设立公证联系点或办证服务点,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具备条件的公证机构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设置便民服务窗口,拓宽群众获取公证服务的渠道。
“智慧公证”让群众省时省力。全市公证机构积极引进行业先进办证软件及平台,健全完善在线身份核验、公证书核验机制,通过“互联网+公证”“零接触”远程视频公证服务,依托人脸识别、电子签名、视频连线等技术,实行公证线上线下协同办理,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远程公证服务。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