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和县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落实“警调对接”工作机制,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矛盾隐患防范在早、化解在小,形成了相应的“四步”工作法(一建、二转、三帮、四访),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大局和谐稳定。
“建”,建立健全“情报信息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风险隐患联防、命案风险联控”的警调对接工作机制。以“网格化”为载体,构建起“治安+调解”的警调对接工作格局,形成了“多点联动、合力化解、回访关爱、便民利民、助推和谐”的良性循环链条。
6月9日,家住汉源镇的叶某反映称:西和县北关社区福临巷管道因年久失修,对附近34户群众的出行及住房造成影响,请求协调解决。
县综治中心受理后,成立调解工作组,及时对接汉源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及网格员,召开研判会,分析问题症结。随后,工作组成员深入现场,实地查看走访巷道现状,耐心倾听群众诉求。
经过工作组成员反复商讨研判,形成了最终解决方案:由村委会负责联系工程队,清理水渠淤泥,并换掉损坏的水泥盖板,确保道路畅通、巷道路面不积水。乡镇积极协调,争取巷道建设。在工作组积极的推动下,巷道内30余户居民对这一解决方案表示很满意,同时部分居民自愿让出占有的部分面积拓宽路面,保障出行方便。
“转”,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调解对接的工作实施办法,规范警调对接的工作流程、调解范围、调解程序等。明确一般矛盾纠纷由镇村负责调处化解,较大或重大矛盾纠纷由县综治中心牵头,会同乡镇、派出所、司法所防范化解,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
6月25日,汉源镇上报一条信息: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在北关向阳巷弱电改造过程中,居民以不让把网线挂在自家楼上为由,使工程一时无法实施。
县综治中心及时组织协调,经与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多家单位联系,并与居民沟通后,最终确定以固定管道通网方式,解决了网线乱搭乱排现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帮”,进一步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管理帮扶工作。成立关爱小组,常态化落实随访、关爱帮扶、救护救治、风险评估等工作措施,结合个人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
“访”,由县综治中心组成工作组深入各乡镇,详细了解“警调对接”、矛盾调处化解、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帮扶等工作开展情况,集中做好未化解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因化解不及时导致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案事件。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