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源县大力推进“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建设,推动社区治理难题和群众诉求事项“指尖通办”,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搭建智慧管理平台
落实全县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社区党委+驻区单位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工作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信息、管理、服务资源,实现“人、物、事、组织”的智慧化管理。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信息查询、卡证申领办理、就业登记等功能的“政务服务一体机”,依托实体网格全覆盖建立覆盖社区、小区、楼栋、单元、住户的网格微信群,利用小区智能门禁、智慧监测、一键呼叫等构建“智能安防”系统,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心。推广使用“渭民解忧”微信小程序,引导居民通过“一键知晓”了解各类资讯和惠民政策,办理群众“一键诉求”反映的难事、烦事和揪心事297件,通过“一键报急”上报矛盾纠纷44件。
创建志愿服务品牌
创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驻区单位接单、党员买单、线上晒单”志愿服务模式,动员147家驻区单位2653名在职党员结对包联社区网格,结对联系困难重度残疾人、孤儿、特困家庭等群体,及时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每周三社区在“智慧社区”平台“吹哨”发布通知,每周五下午驻区单位党组织组织在职党员报到,下沉社区、小区开展以爱心医疗、爱心援助、爱心调解、爱心守护、爱心代办、爱心环保、爱心敲门等为主的“7+N”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117场次。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着眼“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评”,打造红色议事室(厅)、纳言茶舍、居民会客厅等居民自治平台,深化“小事居民办、大事物业办、急难事社区办”的“参与型”共治协商模式,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截至目前,通过品茶、闲聊等方式收集居民对小区绿化、车辆停放、物业公司乱收费等方面意见建议132条。(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 涛 通讯员 杨福元)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