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加减乘除”做精法治为民文章
——民勤以法治之力护航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近年来,民勤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法治工作重心向基层一线倾斜,将法律服务触角向农村社区延伸,用足用活“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做精做优法治为民利民文章,用心用情服务城乡居民群众,凝心聚力唱响幸福美好新民勤建设主旋律,以法治之力护航县域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普法元素做“加法”
实现法治阳光“零盲区”
挖掘和丰富普法元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以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树牢法治信仰。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坚持在大局中谋划法治、在发展中践行法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学法用法作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必修课”“常修课”,始终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着力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做表率、带好头,法治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
打造法治品牌。积极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化创作、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四大品牌”,传播民勤法治声音,讲好民勤法治故事。开展大规模、持续性、立体式普法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平安民勤·与法同行”等系列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注重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法治示范镇村”创建,打造了12个法治示范村;开展“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引导群众依法管理村务,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深化“一月一志愿服务”,开展“法律进村组”“法律进家庭”系列零距离、心连心、接地气的法律志愿服务活动。
丰富普法元素。发挥乡村文化小广场的大作用,融入丰富多样的普法元素,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县城各十字路口和主要交通路口设置法治宣传灯箱48个,24小时滚动播放宣传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贴近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学校谋划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将法治文化与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相融合,切实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挖掘普法典故、道德故事等,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媒体+”等形式和平台,不断提升法治宣传实效。
办事流程做“减法”
实现法律服务“零障碍”
搭建便民服务新平台,简化办事流程,节约群众办事时间、精力和成本,实现便民利民“零障碍”。
整合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用,坚持实体、热线、网络“三台融合”和平台化、实体化、品牌化、便利化“四化并进”的工作思路,整合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律师资源集中办公,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前台”“后台”互补,实行法律咨询服务办理“一条线”、法援公证律师服务“一站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坐诊式”法律服务。
延伸法律触角。扩展法律服务覆盖面,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力,实行“走出去”“沉下去”,向农村基层发展,向村组社区深入,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服务、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发展。组建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团队,开辟涉疫情防控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主动为人民群众和企业组织提供订单式、定向式、预约式法律服务,满足多元化法律需求。
创新服务载体。实施“法律援助惠民生、公证服务解民忧、志愿服务暖民心、刑事执行纾民困、人民调解在身边、律师服务进百企、法治宣传助文明、法律顾问基层行”八大专项行动。截至目前,累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办理公证事项38件,减免公证费21160元;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跟进办理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案件368件;排查化解婚姻家庭、农民工劳资等方面矛盾纠纷1686件;组织律师深入38家中小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基层基础建设做“乘法”
实现便民利民“零距离”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前沿阵地、基层依法治理的法治堡垒。民勤县将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资源力量向基层延伸,推进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筑牢司法行政工作根基,实现司法所职能作用最大化。
夯实基层基础。将2022年确定为基层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年,按照建设标准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精细化、队伍专业化、运行信息化、服务常态化“六化”标准,从硬件设施设备、软件台账资料、功能规范设置等方面全面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智慧司法”建设,依靠信息化手段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19个司法所建设了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现了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提升能力素质。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学习、业务比武等方式,每年举办司法行政各类业务培训10场次以上,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外出兄弟县区观摩学习,并从各司法所选派2至3批人员到县局业务股室跟班学习,进行工作“面对面”交流和个案“手把于”指导,推动司法所工作人员多岗位实践锻炼,更新思想观念,拓展工作视野,提升能力素质。
强化服务保障。加强请示汇报和协调力度,县委为全县19个司法所全部配备了科级司法所长(正科12名、副科7名),新增政法专项编制7个(累计政法专项编制达15个)。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整合资金全面改善司法所办公办案条件,日前19个司法所办公环境焕然一新,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严格执行档案规范管理,为各司法所配备了统一格式的文书档案和业务流程指导,人手一册,为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难点热点问题做“除法”
实现人民调解“零投诉”
不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防范化解基层社会各类风险隐患,消除不和谐因素。
突出主责主业。聚焦聚力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发挥司法所服务大局、维护稳定的“桥头堡”作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月分析研判制度,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不断夯实安全维稳基础。
激发工作活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打造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指导完成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推选工作,调整补充调委会成员。优化调解组织网络,持续创建“枫桥式”司法所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调解组织人员队伍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15个,打造成为矛盾纠纷调处点、社情民意汇聚点、公共法律服务点、干群关系联系点、文明风尚传播点,促进人民调解工作阵地前移、服务前置、力量前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个案补贴标准,加大人民调解工作个案补贴力度,近年来先后为符合条件的1100多件案件发放个案补贴8万余元,有力提高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防范风险隐患。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六项活动,紧盯重点领域、重要节点,加强对邻里纠纷、债务清偿、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农民工劳资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2021年以来,全县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00多件,律师参与处理各类信访事项40余件,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有效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发现于萌芽、化解在初始,有力推动平安民勤法治民勤建设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