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 打造共治共享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俞天炜
天祝县炭山岭镇在塔窝村推行以党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机制,落实产业、就业、民生保障、关爱服务、精神文明建设五项保障措施,打造专业化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点单化服务的“1+3+5+N”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初步实现了让小区居民身心“安”下来、居住环境“优”起来、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和幸福指数“高”起来的目标。
今年以来,天祝县进一步深化法治社区、平安社区创建,深耕网格化党建,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品牌,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走出一条化解矛盾、培育文明、润化人心、持续释放社会治理潜能的新路子。
一盘棋运行 全网格覆盖
天祝县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推进、部门专项治理、行业系统治理、单位主抓治理、基层共同治理“五位一体”责任体系。构建市域社会治理责任保障体系,创建“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织密网格党组织体系,培育法律明白人8640名,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85个,建立法律服务中心、站(室)214个。通过“一盘棋运行、全网格覆盖”持续深化社会治理的理念提升、思维拓展、机制优化和方法创新,以市域社会治理带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明显进展和显著的社会效果。
“家门口”服务持续升级
天祝县规范化、实体化运行三级综治中心,集中打造“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一揽子服务群众综合体。县综治中心建立远程视频调解室,采用“中心指挥+各乡镇协调联动”模式,与所有乡镇联网运行,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将信访接访、矛盾化解在基层。构筑治理实践阵地,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党团学习教育,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推广建立“道德储蓄所”。借鉴银行运作理念,全县建立道德储蓄所20处,以道德积分制管理为手段,储蓄义务、友爱、孝顺、诚信、勤俭,通过可量化的道德评价体系,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激发内生动力。
融合“新资源” 治理高效化
为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涉众型投资利益受损群体矛盾风险,巩固社会治理成果,防止风险反弹,天祝县建立完善县综治中心调度乡镇和部门、乡镇综治中心调度各村各单位、乡镇政法委员调度村组“三级调度”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公共卫生和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管控,加强对整体形势分析研判,落实常态化监管。同时强化风险隐患源头治理,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作决策、定政策、上项目、办活动的前置刚性程序。把济民困、解民忧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综治中心+信息化”契合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