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06-19 22:05:21     来源:甘肃法制报

“八项行动”推进“五治融合”

——白银市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近年来,白银市紧扣建设平安白银、法治白银的基础导向,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基本目标,创新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八项行动”,强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五治融合”,激活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走出了一条具有白银特色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坚持“一个总揽” 党建引领多元善治

白银市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根本前提,贯穿全过程、渗入各环节,党建引领、政治先行、多元善治,构建形成“合唱联动”“刚性推动”“群马拉动”法治乡村建设新格局。

织密责任体系。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有机结合。构建顺畅机制。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司法行政牵头实施,组织、宣传、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建立定期会商、任务分解、督查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实施“八项行动” 五治融合共建共享

白银市围绕法治工作确定八个专项行动作为推进“五治融合”的突破点、切入点,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实施善治引领行动,制定印发《白银市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2022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明确了6个方面17项具体工作任务,推动行政执法深度参与乡村治理。编制市政府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确定立法项目8件,其中已出台2件,预备项目3件,调研项目3件

白银市公安局成立了《白银市机动车停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强基固本行动,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探索开展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乡村“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基础提档升级。

白银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服务群众4030余人次。实施关爱服务行动,推动法治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今年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03件,办理公证事项982件,办理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273件,追薪金额200余万元。

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完善了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建立涉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案件“绿色通道”。加快“人民调解团”和“个人调解室”创建力度,全市建成“个人调解室15个”。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办理人民调解案件2372件,调解成功2335件。实施文化润心行动,以“八五”普法规划的组织实施为契机,加快“一地一品”法治文化工程,深化一村(居)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市共创建75个标准化村级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建成法治文化示范点65处。

实施普法教育行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制定下发《2022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了重点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督促指导34家普法成员单位制定了年度学法计划及普法责任清单。

实施“法律明白人”标准化培育行动,从选拔、管理、培训、使用、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加强“法律明白人”的培育,促使其成为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法治带头人”。

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制定出台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管理办法》,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品质双提升行动。

发挥“三个效应” 法治护航助力振兴

白银市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网格管理、协商议事三个基础效应,推动形成多层效应叠加、多元法治护航的乡村振兴助推体系。

发挥文明实践基础辐射效应。依托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构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协调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专项行动,带动培育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村居法治文化品牌项目和学法阵地,推动依法治理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发挥网格管理基础雁阵效应。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将精准化普法与网格化治理相融合,精准推送法律服务产品和“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搭建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精准普法网络,有效实现“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白银市司法局、白银区司法局开通了抖音平台,围绕农业生产、疫情防控、法律援助、婚姻家庭等专题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线上累计观看群众达3万余人次。

发挥协商议事基础公约效应。研究制定协商议事事项清单,探索推广民情恳谈会、百姓议事堂、“民情沟通日”等村民协商议事模式,健全“协商议事、法治护航”机制,让“有事好商量、遇事会用法”成为基层群众的行动自觉。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