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2-05-29 16:01:53     来源:甘肃法制报

我省出台“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筑牢基层治理基础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张萍)为推进全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筑牢基层治理基础,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5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末,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更加融合,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社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规划》提出,突出党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强化乡镇(街道)党(工)委责任,建立健全由街道党工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完善并落实激励政策,积极推进“五社联动”,努力提升社区服务的多元化、多样化水平。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为居民提供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推动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服务,将停车场地、文化体育设施、会议活动场地等向社区居民开放。

《规划》提出,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强化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共建共享。加大社区养老、托育、助残服务供给力度,引导专业化普惠托育、学前教育、普惠养老等服务机构进驻社区,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为重点,开展关爱照护服务。推动在社区普遍建立青年之家和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在村(社区)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在人员居住相对分散的偏远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固定服务设施和流动服务设施,确保服务时间和地点相对稳定,保障农村群众享受便利可及的公共服务。对社区养老托育设施、卫生站(室)等服务频次高、服务对象活动能力弱的公共服务设施,适度控制建设规模、合理安排密度。支持并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建设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开展学龄儿童课后托管和寒暑假集中看护服务,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餐饮企业在农村开办老年餐桌。推动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十四五”时期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

按照《规划》,我省将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根据服务群众需要,依法依规向村(社区)开放数据资源。充分依托已有设施,鼓励多方参与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增加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数量和种类。深化各级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提供帮办、代办等“有温度”的服务。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