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载体 强组织 助融入 促发展
——安定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工作小记
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管理和社区治理,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要求,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政府统筹、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和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健全组织体系 持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2016至2018年,安定区共建成6户及以上集中安置点179个,搬迁群众8331户3.67万人,其中800—3000人的中型安置点5个,安置建档立卡群众1618户6919人。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统筹考虑安置点实际,合理确定安置点村(社区)规模,及时成立了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等自治组织。
完善产业扶持 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劳则劳”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渠道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巩固提升已建成搬迁产业园、集中安置点就业车间建设,不断完善带贫益贫机制。今年来,安排衔接资金2423万元实施后续产业扶持和产业配套设施项目17个,已建成投用11个,完成投资1980万元。
拓宽就业渠道 持续提升群众就业质量
通过采取“非农输转一批、车间带动一批、园区基地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特色种养扶持一批”五个一批的方式,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巩固和提升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质量。同时,开展“菜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对搬迁群众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切实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十三五”搬迁的5965户1.49万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何明伟)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