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优异政法答卷
中共平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王晓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全市政法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优异政法答卷,努力为推进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法保障。
一、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根本问题,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回望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坚持理想信念的奋斗史。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奋斗不息,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政法机关要牢记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毫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忠实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主动适应群众新需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智慧智能的新举措,努力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执法司法产品,切实在全面履职尽责中体现为民服务,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深刻领悟“十个坚持”宝贵经验,自觉以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未来行动的指引。我们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紧紧围绕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的目标,主动站位“全市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大局,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凉、法治平凉为统揽,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抓手,大力实施“五项工程”,确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市政法领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一要全力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首要性工程,着力构建完善的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二要全力抓好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控制性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预警预测,加强源头治理,持续做好重大涉稳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三要全力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础性工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四大行业领域整治,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打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四要全力抓好公共安全底板性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切实拧紧公共安全责任链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五要全力抓好法治建设保障性工程,全面推进“八五”普法,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常态开展执法检查、案件评查、专项督察,积极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
三、忠诚拥护“两个确立”政治成果,着力打造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的“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政法机关要始终毫不动摇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毫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一要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把《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政法战线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保障,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推动政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要切实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分层次、全覆盖组织政法机关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要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四化”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健全政法职业选拔、分类管理、履职保护和职业风险保障等制度机制,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四要坚持全面从严治警不放松,持续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健全完善教育管理、预警预防、监督惩处等制度机制,加强政治督察、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政法队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