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入户走访,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0月19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张帆 摄
近年来 ,陇西县社会治理工作以综治中心为枢纽, 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信息化平台为引擎,以民事直通车为载体 ,通过“ 四轮驱动”齐发力,办好群众“关键 小事”,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组织领导、带头下访 问发展解民需
陇西县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形成“党委牵头、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县镇村社四级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和联系帮扶单位包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包社和帮扶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
筑牢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坚强堡垒,各级各部门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走进村庄社区、农家院落,问发展谋划,解难题之需,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2021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帮办各类实事19798件。
抓规范运行、开门接访 问事因解民怨
陇西县按照“汇集多方力量、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以及便民、利民、服务的工作要求,以“六有”“八化”为标准,推动三级综治中心规范运行。
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对群众诉求的回应、社会治安重点问题的整治、综治信息平台转办的重要事项等,均由综治中心协调相关单位和乡镇共同参与、协同办理,实现了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风险联控、信息联通、困难联帮、法治联学、平安联创“八联共建”的目标。
全县17乡镇226个行政村(社区)通过“资源整合、目标综合、力量聚合、效率融合”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三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形成了“一站式办结、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了社会治理的“前沿哨所”,搭建了与民沟通的“连心桥”。通过开门接访问事因、联合调处化纠纷、换位思考解民怨,使基层社会治理驶入了“快车道”。2021年以来,全县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34件,调处成功率达98.5%。
抓网格管理、登门造访 问困难解民忧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提高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水平,陇西县建立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7个,三级网格226个,四级网格1678个,以“民事直通车”为载体,网格员入网入格充当多面手,通过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事,充分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想,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各网格建立了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为一体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苗头问题早发现、危机事件早干预、安全事件早处置、矛盾纠纷早化解。
抓智治支撑、出门遍访 问满意解民困
陇西县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建成了涵盖乡镇、村(社区)、学校、医院等重要企事业单位,宾馆、小区等重点场所的技防设施,打造起全域性立体防控体系。各乡镇积极谋划智慧乡村建设,依托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将巷道、农户院落公共安全视频接入镇综治中心,进一步扩大技防设施的覆盖面,织密织牢治安防控“铁篱笆”。
镇村干部在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积极开展以“马上办、代着办、领着办、流动办”为主要内容的“四办”服务,做到诉求在一线倾听、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开展、情怀在一线体现,让社会治理有深度更有温度。(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 涛通讯员 柴永刚)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