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就地解决风险及时规避
——合水县打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合拳”
工作人员在调解一起道路纠纷(2021年6月4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寇敏华摄
“没想到,我纠结多年的地界纠纷今天终于解决了,感谢司法所和调解室的用心调解。”11月8日,合水县太莪乡太莪村村民王某走出王氏家族调解室时高兴地说。
村民王某与邻居因地界判定出现分歧,导致两人常年因耕地、种地发生矛盾纠纷。这段时间农闲,王某找到合水县司法局太莪司法所和王氏家族调解室要求解决与邻居的地界纠纷。
太莪司法所工作人员联合王氏家族成员通过走访了解和现场测量等方式,对两人的耕地重新设置了地界线,并作了明确标识。在王氏家族调解室中,王某多年的地界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合水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线,以解决问题短板为着力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具有合水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出了一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合拳”。
合水县积极探索建立了一个法治讲堂、一个调解中心、一个法治宣传长廊、一个调解团队、一系列管理制度、一套经验做法的“六个一”“枫桥经验”和“1+3+X”(“1”是由司法所牵头,组织村干部对各类矛盾纠纷开展摸排,适时组织相关部门联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3”是村调委会第一时间分析矛盾根源、掌握纠纷第一手资料,包村工作组第一时间稳控态势、疏导情绪,派出所第一时间介入,防止矛盾激化升级;“X”是乡镇党委政府协调矛盾纠纷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调解工作的合水新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推行人民调解“合水网格”APP管理模式。协调改进了“合水网格”APP矛盾纠纷管理模块,整合信访、法院、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力量,推动了人民调解在民间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等更广泛领域作用的充分发挥,健全完善了乡镇、楼群片区、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调解工作网络,实现了对网格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及矛盾纠纷案件的掌上动态管理,积极运用“红黄绿”划分矛盾纠纷等级,科学研判社会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动态感知、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点。
按照乡村治理要求,合水县还聘请了43名乡(镇)、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形成以专职化为主,专兼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实现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受理、有人调处。投资30万元,在全县打造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6个,乡村级调解中心4个,对专职人民调解员实行绩效考核,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先选优、续聘、补贴发放的主要依据,改善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短板,进一步提高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65起,成功调解842起,调解成功率达97%。(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