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基层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天水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今年以来,天水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形成工作制度机制,着力打造具有“天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平安天水建设能力和水平。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创新“党建+社会治理”模式,配备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主体,以社区党组织为单元,以自然区域(居民小区)为网格、相关职能部门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成立正县级事业单位建制的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及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7个县区综治中心配备了主任、副主任,10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已配备到位。
加强“全科网格”建设,由政法委员会同组织、民政等部门,整合党建、综治、消防等多元网格,做到网格统一划分、名称统一确定、编号统一制定,实现了一个网格管全盘。网格服务团队配备实行“一格一长一专多员”,由网格长、专职全科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和行业网格员队伍组成。
加快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全市196名党员民警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副书记,34名非党员民警担任社区副主任,形成党建引领、警社联动、党群共治的基层管理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打击整治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源头防范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开展“涉稳隐患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分层次、分领域对邻里纠纷、婆媳关系等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排查、跟踪式化解。
探索建立以综治中心为龙头、各部门联动、一体化运作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培育发展以“和雨东矛盾化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第三方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形成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患纠纷、劳资纠纷“三调联动多位一体”工作机制,发挥公安民警、网格员、居委会、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
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秦州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共建共享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全市38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结对帮建,13.3万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
坚持自治强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四方议事”“四议两公开”“民情气象站”等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动群众、楼巷长、户院长、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建立6226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选聘治安户长6807名,实现农村治安户长全覆盖。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创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活动,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姬旭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