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 多元解纷
——安定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上台阶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持续按照“开展常态化排查、 健全多元化解机制、注重源 头治理”的原则和“134”工作推进方式(“1”指建强综治中心一个工作平台;“3”指夯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项工作基础;“4”指健全访调诉调检调警调四个对接机制),努力推动多方联动、 多元解纷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目前取得明显成效。
进驻安定区综治中心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赔 偿纠纷(2021 年 8 月拍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李恩生 摄
注重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安定区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和基层镇村社(组)干部熟悉群众、面向群众的优势,常态化开展以婚姻家庭纠纷、情感纠纷、邻里纠纷等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排摸工作,确保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建立销号管理台账,对能即知化解的小矛盾小纠纷,督促驻村干部、村(社区)干部、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一线工作力量及时劝说调解,无法立即调处的通过转办、交办等方式督促相关基层职能机构调查解决,确保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安定区结合“小手拉大手”和“小手询察”联动机制建设,让学校通过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婚姻家庭纠纷和家庭暴力等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介入处置。针对婚姻家庭和情感纠葛矛盾纠纷多发频发的现状,民政、妇联、司法等部门联合,积极探索开展婚姻家庭法律咨询、情感疏导、离婚干预、知识宣传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搭建起多层次的婚姻公共服务平台。
注重矛盾纠纷综合调处
安定区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实体化综治中心,努力提升化解信访事项和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区综治中心着力打造“134”工作运行模式,提升实体化运行水平。工作运行中,法院受理涉及道路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纠纷、医患纠纷和部分涉物业、环境保护纠纷的诉前调解案件,对接到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的相关专业调委会调处,调处成功的依法确认,未调解成功的退回诉调对接中心依法办理;法院受理的一些诉前调解案件对接到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访调对接中心),由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按程序分流交办、跟进督办,化解成功的依法确认,未化解成功的退回诉调对接中心依法办理;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专业调委会受理的矛盾纠纷,经相关调委会调解,虽事实已比较清楚,但却达不成一致调解意见的案件对接到诉调对接中心依法速裁诉判;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无法化解的信访事项或矛盾纠纷,当事人也愿意依法解决的案子对接到诉调对接中心依法快速办理。
安定区通过多措并举推动综治中心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和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综治中心按照“党建+社会治理”的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
注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安定区持续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面下功夫,先后研究制定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协调、司法行政部门指导、部门共治、社会协同的工作体系。
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方面,安定区对已运行良好的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主要抓示范带动和与其他调解力量的有效对接;对刚建成的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土地承包纠纷、环境保护纠纷、自然资源纠纷等专业调委会主要抓规范化建设。
安定区大力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大调解格局建设。区综治中心常态化设置心理咨询室,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相关服务。不断健全完善困难妇女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帮扶体系,及时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临时生活帮助、心理疏导、调解纠纷、法律咨询等服务。医疗机构设置反家庭暴力门诊室。公安机关将家暴类警情和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纳入出警范围,接到家暴警情后及时出警制止家暴行为。司法行政部门在区综治中心安排律师等工作人员常态化进驻开展工作。法院通过深入推进诉前调解,认真做好诉讼中调解,不断推进审裁方式精简化改革等工作,推动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解决。
今年1至8月,全区各级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341件,调解成功1263件,调解成功率94.1%;诉前调解案件1147件,占一审立案数的20%。(新甘肃 ·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任彦林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