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法治政府 共沐法治阳光
——嘉峪关坚持“四个聚焦”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提质增效
法治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嘉峪关市以问题为导向,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补劣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经验在全国推广,并被评为甘肃省“放管服”改革十大亮点之一。2020年7月,嘉峪关市荣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
聚焦党的领导 铸牢法治之魂
嘉峪关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将党的领导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各个环节。
2019年3月,成立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3次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4次组织召开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文件12件,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整体安排部署。2021年2月,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嘉峪关建设具体工作。
聚焦科学立法 以良法促善治
嘉峪关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大立法统筹协调力度,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坚持立法计划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立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汇报,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社会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
突出地方特色,丰富立法形式,坚持“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增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截至目前,出台了《嘉峪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嘉峪关市黑山岩画保护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和5部政府规章。
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异议申请审查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今年以来,共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审查协议、合同等文件37件;报备规范性文件3件,清理规范性文件88件。
聚焦公正执法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嘉峪关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综合执法效率。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回头看”,行政执法程序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合法性得到有效保障。注重落实行政柔性执法,持续推进市场主体行政处罚“两轻一免”制度,对违法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依法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公安系统推出“外地来嘉旅游车辆轻微违章只警示不处罚”活动,让交通管理更加有温度。
今年以来,全市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组建由30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业律师、工商业代表组成的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倒逼公正文明执法。开展规范行政执法“十大行动”,通过举办全市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班、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网络培训和执法情景模拟演练大比武等活动,组建30名全市各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行政执法业务骨干组成的嘉峪关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专家库,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聚焦经济发展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嘉峪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打造“无证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加快打造“无证明城市”步伐。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制定出台《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6个方面19项举措,加快推进嘉峪关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在嘉峪关市司法局设立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通过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嘉峪关在线,向社会公布了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地址、电话、邮箱,目前接到投诉1起。先后公布六批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及材料目录,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拓展至31家单位、406项证明,采用承诺制办理证明事项40400余件。(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