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 ​到2025年城镇累增就业逾150万人

发布时间:2021-10-17 22:08:59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甘肃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50万人以上,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累计达到2500万人次以上,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规划》提出,我省将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效应。顺应消费偏好和消费方式转变,加快培育新消费新模式,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积极促进汽车、成品油和家电消费,开展新一轮汽车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推动消费品更新升级,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就业渠道。发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制度环境及政策体系,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持续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负担,激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增强就业岗位创造能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支持力度,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规划》同时提出,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推动“数字甘肃”建设,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机会。大力推动发展数字传媒、跨境电商、在线教育、总部经济等新业态,鼓励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生等带动就业增长。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建立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规划》明确,加强对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强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规范管理。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畅通12345维权热线,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机制,督促用人单位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运用法治手段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和工商联、企业联合会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服务体系,完善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处机制和仲裁特别程序,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