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扎实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21-09-08 14:41:08     

 只进一扇门 烦恼全解决

——康乐县扎实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综述

“以前,大家觉得‘家丑不外扬’,现在我们发现矛盾就第一时间上门调解,避免了矛盾的升级、激化,也化解了好多家庭面临的困境。”近日,在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该村“小综治员”给前来观摩学习的临夏州各县(市)政法综治工作人员介绍经验。

近年来,康乐县以“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为主题,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针,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政治任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开展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平安康乐建设走深走实。

“集结号”制度创特色

康乐县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15个乡镇全部配备了乡镇政法委员和乡镇综治中心主任,为156个村(社区)配备了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并以基层党组织为枢纽,建立了“县委政法委—县综治中心—乡镇政法委员—乡镇综治中心—村(社区)综治中心”的全县综治中心体系。

吹响“集结号”,部门来报道。康乐县制定下发了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集结号”工作制度,明确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流程、职责范围,全力打造“四合一”工作格局——采取“一全”(信访矛盾受理全覆盖)、“二一”(让群众少跑路、只进一扇门、最多访一地)、“三式”(一站式服务、窗口式接待、组团式化解)工作模式,闭环运行,确保群众反映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处理,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综治中心建设架构。

县综治中心“集中办”

今年3月31日,群众何某向县综治中心反映,其父亲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上班期间,因墙壁倒塌致两根肋骨骨折住院治疗,出院后后续赔偿问题协商无果,请求协调解决赔偿事宜。县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召开矛盾纠纷联席调解会议,对双方当事人解释了《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并依照事故发生原因划定责任。4月1日下午,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意赔偿工伤“一次性补助金”56300元,双方现场签订工伤赔偿承诺书。

康乐县综治中心及时受理各类信访矛盾纠纷,联合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调处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共接待来访群众2300多人次,受理矛盾纠纷120件,通过多元化调解,成功调处117件。对涉及人数众多、金额巨大的重大矛盾纠纷,部门联动,及时调处,为2000多名农民工追回劳务工资820多万元,赢得了社会公众一致好评。

乡镇综治中心“一体办”

2020年,马某承包了五户乡第二砖厂,同年12月合同到期后,因砖块滞销积压,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搬离,影响了现砖厂承包商的运营,砖厂要求马某尽快搬离并承担相应费用,双方发生纠纷。五户乡发挥乡综治中心作用,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终调解达成转让协议等,使各当事人再无任何争议及纠纷。

康乐县积极发挥村社干部等基层网格员力量,全面摸排登记辖区内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相关数据,认真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截至目前,15个乡镇累计录入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数据6592条,其中矛盾纠纷调解排查系统830条、安全隐患排查系统5510条。

村(社区)综治中心“综合办”

今年3月29日,五户乡下窑村六社村民石某伟与石某新因地界纠纷,发生矛盾纠纷。原来,石某伟的空闲地被石某新私自占用砌筑围墙,双方为此发生了争吵,石某伟打电话给“村检”石克俊,“村检”及时上报村综治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和“151”(“政法干事”+“村警”“村法”“村检”“村司”“村综”五员+“综治户长”)人员及时赶到现场了解原因,调解矛盾。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石某伟的空闲地无偿让一米给石某新方便出行使用。

康乐县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思维推出“党建+社区+基层政法单位+物业+N”的城镇社会治理模式。在农村坚持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为抓手,整合乡镇、村、社、户四级社会治理力量,探索推行“党建+乡镇政法委员+村‘政法干事’+村政法‘五员’+村‘综户长’+村基层治理微信工作群+N”工作模式,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综合治理基础,把政法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农村最基层,打通政法工作“最后一公里”,消除社会治理盲点。(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