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矫正质量 预防减少犯罪
——定西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定西市紧紧围绕“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立法宗旨,强基础、补短板、促规范、保稳定,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为平安定西、法治定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普法宣传为“发力点”,提升法治素养不迟疑
定西市6县1区、122个乡镇(街道办)全部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推进辖区社区矫正工作。定西市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多种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进一步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定西市抓“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学。将《社区矫正法》纳入各级党委会前学法、中心组学法年度计划,实施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增强依法矫正意识。抓“执法先行”,执法人员深入学。组织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交流研讨、考试测评等,对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考试,平均成绩92.6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抓“适用范围”,矫正对象全面学。运用市县两级公众号、普法平台、微信群等“云课堂”,推送法律法规、传统文化、就业培训等知识,印制《社矫对象学习笔记》3000本,开展集中学习和知识测试,参考率达100%,平均成绩80分,促使其认罪服法、依法矫正。抓“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广泛学。创新推动《社区矫正法》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法律八进”活动,发放《社区矫正法》宣传册3万余份,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以严格监管为“着力点”,防止脱管漏管不懈怠
依托“三级平台”,强化精准定位管理。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智慧司法”网络平台,有效实现了24小时定位监管、活动轨迹跟踪、越界报警等精准管理,全力预防脱管、漏管和再犯罪。划分“三个级别”,强化分类动态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社矫对象划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个管理级别,实行差别化管理。紧盯“三个重点”,强化日常依法管理。认真把握“重点对象”严密掌控、“重要节点”加密排查、“重点检查”督促整改“三个重点”。紧扣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矫正接收、矫正宣告、监督管理、执法督察、考核奖惩、刑罚变更、教育矫正、社区服务、社会适应性帮扶和期满解矫等关键环节,采取自查、互查、督查、抽查等多种方式,确保对每名社矫对象都能闻其声、见其面、观其行、长其智、知其情。
以刑罚执行一体化为“融合点”,维护安全稳定不动摇
定西市严格落实“高站位认识、高层次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政治先行、统一协作的一盘棋思想,制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两协调”机制,严格执行警示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集体训练劳动教育“三学习”措施,通过现场点检、警示训诫、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警示教育,扎实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从严从细从实推动惩罚与教育、管理与矫正、回归与帮扶等环节相互贯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刑罚执行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以回归社会为“落脚点”,提升矫正质量不停步
积极探索教育矫正和公益劳动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措施,努力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创新教育帮扶,注重发挥民警身份优势,积极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定西监狱选派3名民警,坚持入矫宣告、警示教育、训诫约谈“三必到”,推动监禁与非监禁刑罚执行的优势互补。丰富教育载体,推广应用“互联网+”教育实践模式,建立网上网下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机制,让社矫对象愿意学、学得进去,最大化满足各层次社矫对象的学习需求。建强帮教阵地,以社区(村)为主阵地,成立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组建帮教队伍,以模范党员的帮扶关怀和道德感召,形成“做好事,走正道”的强大正能量。(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朱麒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