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6月24日,记者在“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甘肃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嘉峪关专场会上获悉,从60多年前第一代创业者的帐篷、地窝子、干打垒,到40多年前的简易平房,再到今天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居住环境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嘉峪关市的民生“幸福路径”。
据介绍,嘉峪关市地处西部戈壁荒漠、降雨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曾经是一块“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不毛之地。1952年新中国第一代养路人,在荒无人烟的雄关戈壁种下一排小小的杨树,拉开了雄关儿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序幕。
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表示,嘉峪关建成了一座横跨讨赖河、南北并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兴戈壁绿洲城市,赢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嘉峪关得到了生动实践。
“十三五”以来,嘉峪关市将财政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实施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改工程、教育“改薄”工程、医疗卫生惠民工程,持续加大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保等方面投入。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重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9%、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酒钢医院、市中医院新址重建和改扩建,两所医院跻身三甲医院,65岁以上特殊家庭老人和75岁以上老人用餐服务实现社会化、普惠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44774元、22478元,均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李忠科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