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城市综述

发布时间:2021-06-17 19:58:53     

厚植市域治理沃土 共育平安百花齐放

——嘉峪关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城市综述


(Y,文_图)《厚植市域治理沃土 共育平(9257294)-20210617195037.jpg

傍晚时分,市民在南湖讨赖河风景线休闲纳凉(2020年7月29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摄

盛夏的嘉峪关草木茂盛,繁花盛开,景色宜人。清早碧空如洗,晨风习习,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在小区、广场健身运动,享受安然惬意的生活。这是嘉峪关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群众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2020年初,嘉峪关市被确定为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城市”。自此,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被表彰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连续被评为全省“综治(平安建设)优秀地区”,市域社会治理成效不断显现,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齐抓共管 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更健全

雄关街道祁连社区党员为民解难“微心愿”活动开展以来,社区狗患治理、消防通道停车、“你的银丝我的牵挂”等群众心愿都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实现。

嘉峪关市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镇村、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治理作用,推进社区事务共商、难题共办,变“单枪匹马”为“抱团上阵”。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建好以“12345”便民热线为载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和以“互联网+政府服务”惠民项目为支撑的政务服务中心,加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力度,围绕“建联动”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深入开展“会改联”工作,建立起“小组织”撬动“大单位”,“小核心”辐射“大周边”的群团组织格局,多方协同联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党建引领下“众星拱月”的工作格局。

亮点示范 基层综治中心建设更出彩

在钢城街道明珠社区文化活动室里,“夕阳健身舞蹈队”在优美的音乐中翩翩起舞,欢声笑语激荡着美好的社区时光。

嘉峪关市坚持基础先行,夯实市域社会治理软硬件基础,紧贴不设区的市域特点,全面完成综治中心和矛调中心标准化建设,全市街道、郊区、镇、社区政法委员全面配备到位。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和“三官一律”进社区机制,构建462个社会治理“全要素网格”,新招录专职网格员补入网格,基层治理末端力量更加充实,形成了“1369街道治理模式”“12345网格服务”“3688社区微治理”“三驾马车强居民自治”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域社会治理亮点经验。

精准防范 立体治安防控布局更平安

“平安雄关,让人安居乐业,安全感很强。”“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是感觉到很安全很放心。”这是生活在嘉峪关的百姓们近年来切实的感受和心声。

地处城北边缘的雄关街道嘉北社区内,私营小企业和流动人员杂居的老旧大院,曾是环境治安“隐患地带”。

嘉峪关市社区综治网格人员对院内基础设施全面摸底,将私搭乱建、安全隐患等问题等进行完善整治,将一批环境老旧大院打造成了具有特色的新型安全魅力大院。

以全力维护全市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导向,构建立体多元、多维发力的风险防控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打防管教等有效举措,2020年全市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9%,八类案件同比下降2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综合发力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群众更暖心

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嘉峪关市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力和创造力,从立体化、流程化、多元化、规范化、暖心化“五化”着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以一体中心、一张网络、一个号码、一支队伍、一套机制、一贯联调为六抓手,建设多元立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各综治中心和网格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道”,联合城市管理执法、房管服务、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对管辖小区违规养狗、占道经营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问诊”,构建“全科网格”体系,发挥好“12345”热线独特优势,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2020年以来, 全市调解各类纠纷3523件,成功化解3496件,化解率为99.2%。

“五治”融合 市域社会治理手段更灵动

嘉峪关市将“五治”有机融入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丰富拓展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方式。

强化政治引航,开展“互联共转”“红色物业”“社区管家”行动,推动党建管理服务机制与网格化服务有机融合。突出法治保障,以法治护航深化“33345”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增强智治支撑,加强和规范全市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丰富德治载体,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与“全国文明城市”蝉联创建紧密结合,社区、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覆盖,深入推进“做文明有礼的雄关人”主题活动,筑牢试点创建思想文化基础。厚植自治基础,引导自治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培育支持“楼栋管家团”等自建组织,激发了社会治理活力。

目前,嘉峪关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浇灌市域社会治理“平安之花”,为了“平安嘉峪关”的荣誉称号更加响亮坚实,更为给党和人民平安幸福的期许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通讯员 侯月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