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立法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设区市首部保护留守儿童主题地方性法规出台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5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陇南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条例》。《条例》将由陇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据了解,这是全国设区市首部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
陇南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5000多名,留守儿童在亲情关爱和生活、教育、医疗、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从根本上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条例》十分必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建平介绍说。
《条例》共五章四十一条。其中,第一章总则明确了制定《条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规定了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应当坚持家庭尽责、依法监护,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关爱,制度保障、标本兼治的四项原则;强调了留守儿童依法享有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受教育等权利;规定了市县区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日常协调、信息管理、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工作机制。
《条例》第二章强化了家庭关爱保护的首要责任,规定了父母对留守儿童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明确了父母没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担任监护人的顺序和监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
《条例》第三章中主要对留守儿童遭受侵害情况作出特殊关爱保护规定,强调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和遭受侵害时落实报告机制、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加强校外居住监管、心理和行为异常时监护干预、完成义务教育、疾病照护、公检法机关和司法部门办理案件时的特别要求,以及临时照护费用和临时就读学校的落实、遭受家庭暴力的处置等。
王建平表示,《条例》还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关爱保护工作,支持鼓励公民、法人和工青妇及残联、慈善、志愿服务等机构、团体和组织参与关爱保护工作,倡导村(居)民委员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留守儿童监护人行为,加强了对在哺乳期间外出父母携带子女共同生活或者至少有一方留家履行监护义务。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