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并举扮靓美丽乡村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土塔村采访见闻
敦煌市土塔村乡村自乐班人员在村文化广场举行法治文艺演出(2019年4月11日拍摄)。 资料图片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敦煌市郭家堡镇土塔村采访,让人切实感受到村民崇德尚法的浓厚氛围,德法并举的乡村治理理念在这里得以生动实践,整齐的村庄、优美的环境、向善的村民、 兴起的产业,昭示着美丽乡村的未来和希望。
近年来,土塔村高质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群众民主法治观 念日益增强,村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显著提 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前不久,土塔村被司法部和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 范村(社区)”荣誉称号。
“三治融合”
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土塔村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由弱到强,全民法治意识由淡到浓,社会治理由管到议的三个大转变,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基础、德治为保障、自治为根本的“三治融合”新路子。
“我们按照实际需求集合全村人的力量,将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基本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自治工作新格局。”土塔村党总支书记漆胜说,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外表美”,更要“内涵美”,让美丽乡村与法治同行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为此,村党总支以深化拓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为依托,突出“四抓两整治”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村党总支以“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党员服务队”的三位一体模式,不断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监委会委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法治培训和职业技能知识培训,增强党员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和致富本领。同时,邀请专业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对农户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普法,不断提高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议两公开”
保障党员群众参与度
“我们把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作为保障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抓手,通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等程序,确保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引导村民规范行使民主权利,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漆胜说。
近年来,土塔村以“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为保障,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新建3700平方米的农民健身广场,打造了红枣文化观光长廊,提升改造了垂钓池和采摘园,完成了全村主干道的路灯亮化,真正做到了民居整洁、有景可观,生活有保障、环境焕新颜,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村“两委”班子还围绕优势红枣产业,不断谋划新思路,持续转变新作风,提出了重点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深加工产业和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思路。同时,村党总支坚持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筹集资金38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震源红枣加工厂,打造了红枣文化主题公园,建成了红枣文化主题展馆,进一步延伸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走好宜居宜业宜游的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崇法尚德
打牢依法治理思想根基
土塔村党总支以服务村民为根本宗旨,结合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党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建设,特别注重德治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导、各组党员为主体的德治宣传体系。
借力村自乐班、普法小分队、乡村大喇叭、村组微信群等平台,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和遵德崇德意识宣传教育。围绕村组实际,建成了二十四孝文化墙和法治文化墙,用文字配上鲜活生动的故事图案,吸引全村老幼驻足观看,在潜移默化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土塔村民风纯补,村民群众思想觉悟高,村组干部也非常重视村规民约的执行和日常普法,尤其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干部会把每一次调解都当成一堂普法尚德课,以案说法,把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结合起来用,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处率。”郭家堡司法所所长邵胤峰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赵文倩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