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高质量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垫实平安天水坚实“底座”
去年以来,天水市综治中心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发挥好统筹协调、社会联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析研判、预警预测,督促检查、指挥调度和日常考核、队伍管理五个方面的职能作用,按照“六有”标准抓好综治中心建设和运行,为全市社会治理和平安天水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底座”。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坚持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贯穿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天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市综治中心“五室两厅一平台”规范化建设标准。在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平安建设工作会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议、平安天水建设领导责任制落实等各种会议上,通报县区、乡镇综治中心建设情况,对综治中心建设均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靠实县区责任。各县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将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作为今年硬性任务,对年度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市上成立正县级事业单位建制的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均已成立,7个县区综治中心相继配备了主任、副主任,11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全部配备到位,工作力量得到充实。
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综治网格管理工作格局,天水市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形成推进综治网格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合力。
按照市级正处、县区正科、乡镇(街道)副科级建制,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人员全部配备到位。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2020年8月,成立正县级事业单位建制的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设立了综合、业务指导、信息保障等3个科室,落实了办公场所,划转了工作人员。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已全部成立,实体化运行有序推进。特别是创新将心理服务和矛盾纠纷第三方化解工作引入综治中心,在市、县区综治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成立“和雨东矛盾化解社会工作站”,延伸了服务功能。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网格党组织288个、居民小区党组织55个、园区党组织21个、商圈市场党组织6个,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着力加强“全科网格”建设,由政法委员会同组织、民政等部门,将党建、综治、消防等多元网格整合,积极推进全省网格统一编码工作,重新划分网格10543个,配备网格员11767名,做到网格统一划分、网格名称统一确定、网格编号统一制定,真正实现网格管全盘。全面推行“治安户长”制,选聘治安户长6807名,实现农村治安户长全覆盖。
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以综治中心为龙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在县区综治中心设立“和雨东矛盾化解社会工作站”,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公益律师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协同综治中心参与社会治理,助推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积极应用命案预测预警预防系统,推进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326件,化解12126件,化解率98.4%。
实体化运行夯实治理平台
坚持统筹考虑、整体布局,形成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用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发挥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主阵地作用。
结合工作职责、功能定位,市级综治中心设立综合协调室、治安防控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室、指挥调度室,办事大厅、群众接待大厅,综治信息平台“五室两厅一平台”;县区综治中心设立综合协调室、治安防控室、矛盾调解室、指挥调度室和群众诉求服务、综治信息平台“四室一厅一平台”;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治安联防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群众接待室,办事大厅和综治信息平台“三室一厅一平台”,实现了全市三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作。
各级综治中心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服务场所建设,通过相关单位派人驻点、依托综治信息化和综治视联网实行网上联通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广聚力,实现了一体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目前,天水市综治中心已接入7个县区、113个乡镇和25个重点行业部门信息平台。(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郭文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