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天
——写在《甘肃省中小学校安全条例》实施之际
2月28日上午,在兰州五十一中班级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校园安全知识。
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 保护好学生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头等大事。3月1日, 《甘肃省中小学校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充分回应社会关切,对校园安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呵护。对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各部门职责不清晰、 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制度化、学生违纪不敢管、校园“三防”建设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立法保障师生和学校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流入了中小城市,给城市学校的承载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对这一群体孩子的教育成为新的难题,给校园安全工作更是带来了很大压力。”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光亚介绍说。
2020年初,省人大常委会将《甘肃省中小学校安全条例》确定为2020年立法项目。2020年12月3日,经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记者了解到,我省相继制定出台了《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甘肃省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甘肃省教育厅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职责落实不够全面、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制定出台《条例》,从法律层面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强化政府及部门责任落实,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推动职责落实。
“通过对近三年全省学生安全事件梳理分析,学生安全事件虽然整体有所下降,但仍然较为多发,心理障碍、家庭矛盾、家长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成为重要原因。同时,发生事故后,学校在处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项管理机制比较零散,学生家属围堵学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现象偶有发生,严重影响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王光亚在采访中表示,因此,急需制定出台涉生安全工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强化规范学校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安全事件,保障师生和学校合法权益。
明确责任防治校园暴力和“校闹”
校园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学生成长的保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条例》共六章五十六条,从法律层面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强化政府及部门责任落实,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推动职责落实。
针对解决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王光亚表示,“《条例》第三十四条对此进行了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预防、处理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形成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参与的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防治工作体系。”
《条例》同时规定,学校应当健全完善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建立校领导、安保人员不定期巡查制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开展警示教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畅通学生、学生监护人和社会公众的举报投诉渠道,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条例》还对政府、部门、学校、教职工、监护人、学生以及其他部门和人员应履行的职责予以法律界定,使学校安全的管理责任更加明晰,解决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各部门职责不清晰、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积极的问题。
为进一步明确安全事故处理程序,《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学校安全事故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方式解决。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开展学校安全事故纠纷调解工作。有效解决在发生学校安全事件后应对工作盲目、没有法律依据的问题,也解决在发生学校安全事件后没有第三方机构调解的问题。
“《条例》实施后,不仅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责任更加明确,而且还对校园及其周边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校安办主任谢静国说道。
王光亚表示,出台《条例》是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切实明确学校安全管理法律职责、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安全事故特别是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现实需要,是我省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再强化再推动再落实,为今后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以及保障师生和学校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法律依据。(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实习生 李欣宜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