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会组织“微治理”释放平安建设“大能量”
—— 安定区永定路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纪实
2020年以来,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街道坚持不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围绕“五治”(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坚持“五红”工作法(红哨子、红袖章、红马甲、红管家、红住户),激活基层社会组织“微治理”,释放基层平安建设“大能量”,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红哨子”联动提升
“互融共享”结对共建
坚持推进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通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使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中“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红哨子”。街道将54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聘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委员,与112个辖区单位签订《“互融共享”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使辖区单位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参与社会治安整治、信访事项化解、矛盾纠纷联调等重点工作,推动街道、社区工作与社会各界力量的深度融合。
“红袖章”精细服务
“八进网格”纵深治理
围绕力量向基层下沉、重心向网格转移、职能向民生归位、管理向服务升级的工作理念,街道、社区积极推行“八进网格”(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民生保障、党建活动、文明创建、便民服务)服务管理模式,构建“小网格、大治理”工作格局。以街巷、小区为基础,将辖区10个社区划分为30个单元网格,实施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
一级网格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二级网格长由包社区领导担任,三级网格长由社区书记、主任担任,四级网格员由街道社区干部、居民党员、片警担任,网格员统一佩戴“红袖章”,在各自网格中通过入户走访、帮办实事、解决问题、巡查督查等方式开展精细化服务,使“红袖章”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为民办事、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居民自治、多元参与的第一共治平台,逐步形成了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2020年,共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矛盾纠纷200多起。
“红马甲”志愿参与
“初心在线”凝聚合力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红马甲”走街串巷,排查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整治和送温暖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协助街道、社区包抓100多个居民小区、关键路段,科学有序地协助开展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齐心协力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在高考、中考期间,“红马甲”通过“噪音排查、交通疏导、爱心服务”,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在小区楼院,“红马甲”通过不间断地宣传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助推城区最小服务管理单元法治化建设,使“初心在线”志愿活动延伸到了街道、社区的每个角落,厚植基层社会治理道德底蕴。
“红管家”履职尽责
“红色物业”创新服务
街道、社区立足于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棘手事,积极打造“红色物业”。
针对辖区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各社区先后选派10名社区负责人担任物业企业质量总监,选聘11名物业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和居委会主任助理,实施物业企业管理层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既方便了社区全面了解掌握群众诉求,又方便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及时协商解决。
针对老旧小区无人管理的现状,街道注册成立民办非营利物业服务中心进行“托底”管理,依托各社区设立物业服务站,对辖区无人管理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目前,已确定6个无人管理小区开展先行试点,以良好的物业管理促进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
“红住户”示范引领
“五长四员”化解纠纷
街道、社区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完善“五长四员”化解一批、社区调解一批、街道调处一批的“三级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五长四员”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选任292名各行各业党员干部担任河长、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和网格员、巡查员、信息员、调解员,利用这些“红住户”情况熟悉、解决矛盾纠纷方法灵活等特点,确保住户身边的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早解决。2020年,“红住户”共排查化解身边的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439起,化解率100%,有效提升了平安建设工作水平。(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王萍 任彦林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