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为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02-02 21:33:04     

(Y,文_图)《打造社会治理的“合水样板(8293355)-20210202212906(1).jpg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张网

——合水县为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2020年以来,合水县将社会治理相关内容纳入网格,把各部门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到网格,把社会服务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以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了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惠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的良好态势,为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一张网”全覆盖


2020年12月18日一大早,合水县西华池镇乐蟠路社区的网格员赵喜燕在民乐苑网格内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一个窨井盖碎裂、塌陷,她立即用手持终端拍照并上传。不到1个小时,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根据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推送的信息更换了新的窨井盖。

2020年以来,合水县针对传统管理模式中职能交叉、力量分散、衔接不畅等难题,统一网格划分标准,将全县80个村、5个社区划分为520个基础网格,选配网格员(长)623名,织密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综合网格。

该县在“网格+”工作机制上积极探索,大力为网格赋能。实行“网格+公安警务”“网格+司法”工作机制,把司法、警务力量纳入网格序列,司法警务人员担任网格员,帮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推行“网格+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把人社、住建、城管、应急等14个部门的72项行政处罚权下放至乡镇综合执法队,执法力量充实到网格巡查队伍,让专业的人解决网格内专业的事,切实提升了处置各类社会管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精准推行“社区+网格”“行政村+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同步研发上线“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基层网格员和广大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定位当前位置,现拍现传现场的安全隐患、社会事件、矛盾纠纷等,系统自动派发、呼叫提醒、迅速联动相关部门在24小时以内处理到位,形成了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分流指派、限时办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系统”全融合


以“智慧合水”建设为依托,研发了合水县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和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平台内设置党的建设、矛盾纠纷排查、事件上报、走访、管控、疫情防控等8个子系统,40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入驻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了联动指挥调度机制,使群众需办理的事在网格化管理系统内派发任务、反馈结果,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群众有时“看得见但管不着”、职能部门“管得了但有时看不见”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扁平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组织”全动员


充分利用“网格治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该县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新模式,在基层网格体系内建立了19个党小组,去年以来带动吸纳社区(村组)党员开展党内活动160余次,推动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学习借鉴“枫桥经验”,让网格党小组充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妇女工作联席会等议事制度,拓宽线上线下一体的协商议事渠道,形成党组织领导和社会组织、各类志愿者、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网格化多元共治全动员格局,使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越来越活跃。


“一中心”全统一


前不久,合水县板桥镇西庄村网格员孙文华在网格巡查时,有群众反映村民常某平和兄弟因征地款分配产生矛盾纠纷。网格员孙文华落实后,第一时间通过“合水网格”APP对该事进行了上报。

板桥司法所在得到上报以后,立即对该事件进行走访调查。在了解事情详情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板桥镇定祥塬人民调解中心为常某平兄弟进行了耐心疏导,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成功将矛盾纠纷化解。

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中,大力推广“合水通”APP服务平台,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功能,使“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和“一证通办”得到有效落实。全县90%以上的村(社区)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90%,实现了全县城社区、村组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对网格员收集上报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问题、服务事项等工单,通过“合水网格”APP手持操作终端进行统一交办、分类处置、限期反馈、实时监督,形成了闭环工作流程。

自基层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网格员共上报各类情况11097件,绝大多数处置在乡村两级,进一步提升了平安合水建设能力。(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