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平安网”守护和谐城
——崆峒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综述
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平安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多彩崆峒展露新姿,社会治理亮点频现,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网格化管理迈出新步伐
崆峒区在全力打造“一核多元、五治融合”社会治理“崆峒模式”的生动实践中,重塑淳朴民风,焕发勃勃生机。
根据功能定位科学化、运行机制高效化、基本设施标准化、组织机构实体化、网格管理精细化、工作手段信息化“六化”要求,将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部”,全面落实“综治中心定责派单、相关部门依责销号”的工作制度,围绕民生服务需求,整合基层政法“两所一庭一室”和民政、农业、教育、卫生等力量,打造“1+3+N”全要素网格,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打造成为城乡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
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2020年12月20日拍摄)。崆峒区委政法委供图
推进综治警务“五融合一共享”机制,下沉综治、警务各项业务到全区1610个具体网格,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织密织牢基层社会治理链条。探索基层自治新途径,以平安崆峒“联心卡”搭建民生服务“连心桥”,积极推行“治安楼(栋)长制”“治安户长制”,以人口精准服务管理为起点,逐步构建起上下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矛盾纠纷调处达到新水平
2020年6月20日,大秦乡一妇女因夫妻感情不和一气之下跑回老家,丈夫多次劝妻子回家未果被激怒,扬言要“搞出大事”。在了解情况后,治安户长赵建明把夫妻二人请到调解室,经过以案说法、耐心劝说,夫妻二人终于解开了思想疙瘩,和好如初。
崆峒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综治统筹,完善“一网五制多元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确保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
打造综治中心“一网统揽”格局,以家事纠纷、信访矛盾、交通事故等人性化服务单元为支点,撬动各级解纷资源集成,提升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实行矛盾纠纷分级处置,形成1%、9%、90%的矛盾纠纷分别由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中心对应调处的“199”化解体系;整合党政或专业力量,按照“自主点单+协同派单”模式,创新实施党建统领“双选三联六创”社区治理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做到专业纠纷专业化、群众纠纷群众解。“十三五”期间,全区共计排查矛盾纠纷1.8万余件,年均增长率达到30%,且调处成功率长年保持在99.5%。
建成家庭纠纷调解平台,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格局。推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三色预警”调处机制,打造“一个平台受理、一张网格服务、多个后台联动”的完备调处模式。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现在深夜回家都不怕了,治安真的好!”说起崆峒区这些年的变化,广成路社区居民魏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崆峒区坚持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崆峒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健全街面防控、社区防控、信息防控、虚拟社会防控……一张张守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平安网”在全区各地已然形成。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深入组织开展破案追逃大决战、禁毒缉毒、扫黄打非、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成功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积案,抓获了多名上网在逃人员,打出了公安机关的声威,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把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中之重,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个、“村霸”3个。现如今,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初步形成。(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