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治理转变
——华池县打造“三个实体”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纪实
开展大接访(2020年9月15日拍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龚韦 摄
“这里办事效率很高,政府把群众最难做的事、最头疼的事、最麻烦的事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1月5日,在华池县综治中心办完事的王小平这样评价。
近年来,华池县把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全县政法工作的重要抓手,探索推行党建引领、 自治夯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为 一体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打造 “三个实体”,着力推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治理的转变,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 局,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打造整合资源、实战高效的社会治理“综合体”
“现在只要走进综治中心这个门,有引导员也有墙上大屏幕的服务指南,工作人员就把你领到办事工作台,事情一揽子解决,而且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1月5日,刚办完法院有关手续的王海平在综治中心大厅高兴地说。
过去,群众反映诉求或者办个事需跑不同的部门,诉求内容复杂的往往要多头跑、反复跑。
为破解这一难题,华池县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组织人员先后赴天津市及省内的张掖市考察学习,与天津市北辰区委政法委达成“智慧城市”共建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全县综治中心建设。
县上计划投入资金1300万元,按照“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标准,立足联系群众的“小窗口”,搭建社会治理的“大平台”,分两期实施建成县综治中心,目前已投入200万元,将原政法大楼一、二、五层进行了改造,建成以矛盾化解、民生服务、政务服务、视频研判为主要内容的“一厅十三室一讲堂”实体化平台,办公面积800平方米,整合公安、法院、司法、信访、妇联、民政、政务、退役军人管理等九个部门,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采取常驻、随驻、轮驻的方式,进驻“12345”政务热线、特邀调解员、心理疏导师等相关工作人员34人,按照八项制度、六联机制、五个一线、四化整合及三个提升的“86543”工作法,统筹开展治安研判、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矛盾化解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和群众诉求“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县15个乡镇已全部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搭建政法委牵头、部门联动的矛盾化解“大平台”
2020年3月5日,华池县南梁镇高台村村民李某以90亩林地权属问题带着激动的情绪到县信访局上访,县信访局工作人员接到问题后,立即召集信访联席工作会议,会议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主持,县委政法委、农经局、石化办、司法局、信访局、南梁镇政府、南梁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就李某反映的问题形成会议进行讨论,然后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现场邀请村上群众作证并参与调解,丈量土地核对账务,最终使得当事人满意。
在农家院开展家事纠纷调解(2020年11月12日拍摄)。 华池县法院供图
“突发重大矛盾谁来牵头、谁是主责部门、谁来协调、谁来配合?非常需要一个平台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华池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王龙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这些问题,华池县从继承发扬“马锡五调判结合方式”入手,积极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甘肃政法大学联合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中心,创新提出了全县重大矛盾纠纷化解“1+8+N”工作法,即发生重大社会矛盾,由政法委召集,涉事行业组织牵头,信访、公安、法院、司法、律师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采取诉调结合,对一些“钉子案”“骨头案”集中化解,推动形成新时代革命老区经验与枫桥经验融合发展的红色治理新模式,达到方便群众、节约资源、增强实效的目标。
与此同时,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已成为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方面和引发命案的诱因、致贫返贫的因素这一实际现状,组织专班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形成“3334”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县上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巧儿”调解室,乡镇建立了调解室,村、社区建立调解站,县民政局设立婚姻家庭道德讲堂,县法院成立家事审判法庭和家事审判、反家暴、未成年人合议庭,组建“33622”的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构建以乡镇、村、社区为诉前调解主阵地,县法院家事审判为主抓手,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心理疏导师、农村“土能人”、“和事佬”等为辅助力量的立体化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新格局,达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20年,共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03起,调解挽回濒临破裂的婚姻家庭52个,进入诉讼程序的家事案件57件,劝和撤诉19件,离婚率同比下降32.6%。
用足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网格管理“小细胞”
用“小网格”来撬动“大治理”,华池县用足用活这一抓手,延伸社会治理触角。
2020年12月3日,华池县乔河乡一村民将垃圾倒入河畔,一群众发现后反映到该乡的网格问题栏里,负责的网格员很快上传给网格长,倒入河畔的垃圾当天就得到了及时处理。
去年以来,华池县利用“网格管理”处理包括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环保、交通等问题多达600多起,尤其在乡镇,“网格”成了群众的指挥中心,既可以反映问题又可以解决问题,使农村群众的一大部分问题在“网格”中得到解决。
华池县充分利用智慧活力网格,将原党建、综治、禁毒、安监、交通、消防、环卫等方面的网格员从职责、人员、薪酬上全方位整合,人员采取专兼结合,工作实现“一员多责”,共选聘网格长805名,网格员1664名。在网格管理上,采取三级平台四级网格全新模式,按照城区300户农村20户的标准划分基础网格,设置二级网格15个、三级网格117个、四级网格1664个,将辖区人、地、物、事、情等基本治理要素分为5大块20多类,网格员在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公共服务代办、基层平安创建、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应处理,真真实实地形成“人在格中管、难在格中解、事在格中办”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社会治理力量薄弱的这一难题。(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