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布时间:2020-12-02 09:42:18     

用厚重成绩单回应百姓新期盼

——定西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先后被原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地区”……定西市政法机关用一份份厚重的成绩单回应百姓新期盼。

近年来,定西市紧盯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一手抓保安全、护稳定工作,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问题解决,以对党和政法事业的无限忠诚与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平安定西、法治定西建设,实现了全市政法工作大提升,政法队伍大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增强。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铸造忠诚可靠政法队伍

狠抓政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制定《定西市委政法委协助市纪委监委做好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暂行办法》《中共定西市委政法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制度,以常治长效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狠抓作风纪律建设。在全市政法机关部署开展“守初心、担使命,集中排查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召开2020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督查集中约谈汇报会,对市级政法各单位班子成员进行集中约谈,进一步靠实政法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市级政法各单位分别与下属单位、内设部门签订了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下大力气抓好户籍、交管、出入境、立案、信访等窗口单位的执法办案和服务管理工作,推行现场评警、服务窗口实时监控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措施,促进文明执法、热情服务。

狠抓履职能力建设。加强对政法干警的政治轮训,全市政法系统举办政法培训班46期,培训政法干警6000余人。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了一批办(破)案能手、调解能手、服务能手,有效提高政法干警司法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促进政法干警知识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提高。

坚持防控为先

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建立《政法领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定西市社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构建起党委政法委牵头、多部门联动的重大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形成“情报信息共享、预警研判共商、突发事件共处”的强大工作合力。坚持“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建立健全四级联排、领导包案、风险评估等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市、县(区)、乡(镇)、村(街道)四级书记同步接访活动,努力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效消除涉众隐患作为重点,定期研判、积极排查、主动介入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协调相关部门、县区依法妥善处理重大矛盾隐患。

聚焦三年为期目标,以“一十百千万”行动和“八查八摆”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共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7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2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393万余元。

坚持创新引领

社会治理水平大提升

强力推动综治中心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各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先后召开2次综治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和现场培训会,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县区综治中心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办公,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形成“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格局。各级综治中心的建成运行,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促进了部门依法履职,靠实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对有效预防和掌控社会风险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健全完善平安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制定《2020年度平安定西建设责任制考评办法》和《2020年度平安定西建设责任制评价实施细则》。部署开展了以“列出一张清单、开展一次大调研、出台一个实施方案、打造一个试点、制定一套细则、实施一项工程、举办一次大讲堂”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建设“七个一”活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社会治理统一领导体制,通过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社会治理力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构建起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专项协调运行机制,设立平安办和政治安全、维护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市域社会治理、重点人群、反邪教、平安宣传等8个专项小组,统筹调动起各方面资源力量,推动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健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相关机制。制定印发《定西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责任清单》,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市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导推动“六张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各县区建立法院、公安、信访、仲裁、司法等多部门、多行业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制定《定西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基层执法力量、乡镇社区干部、社会组织、治安志愿者等力量加入网格,全面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同时,注重总结基层在社会治理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探索推行敦促履行赡养义务专项治理、“三委治村、五会理事”、“和事佬”等社会治理新模式。

坚持改革驱动

有效促进公平正义

严格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报送认罪认罚从宽典型案例及适用问题的通知》,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建立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机制和惩戒机制,推进法院、检察院系统进行内设机构改革,推行扁平化管理,分别组建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新型审判团队和“独任检察官+检察官办案组”两种基本办案组织,赋予法官、检察官更多决定权。

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将公益诉讼作为检察工作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办理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开展公益诉讼宣讲123次,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0件,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4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38份,倾心倾力守护定西绿水青山。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总基调,聚精会神谋推动,持之以恒抓落实。实行扁平化“1+6”“1+6+N”大指挥警务运作格局,深化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户籍管理和“放管服”改革,优化交管服务和出入境管理服务,推动公安改革深度惠民。

同时,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全市共建成8个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94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此外,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推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设立14个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全市法院、检察院建立了1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 涛 通讯员 陈大勇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