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0-11-20 10:43:30     

打造“心防”工程守护平安家园

——天水市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综述

  

  近年来,天水市以统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两个试点”为统揽,以“建机制、建网络、强保障”为主线,以 “重点区域和示范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细化目标,实化措施,推动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为平安天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高度重视 强力组织推动

  天水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平安天水、法治天水建设的重要载体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统筹推进。

  2019年,天水市召开全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总结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启动会议,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市委政法委和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项目办,负责日常试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5次专题协调会议,统筹安排部署试点工作任务。

靠实责任 加强部门联动

  制定印发《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主体责任和各部门职责,充分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按照全市社会心理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将3年试点任务细化为6大领域、15个指标、30项具体任务,逐年逐项分解到县区和部门,实行项目化管理,并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逐一明确项目内容、指标、进度和责任。

  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多项规范要求,建立工作任务件件有责任主体、事事有责任单位的责任包干制度,全方位拓展心理援助服务点,全天候延伸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全范围扩大技能培训服务面,保障了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总结经验 强化点上带动

  在着力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督导检查3次;建立跨专业专家组,聘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21名,由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聘书》;建立联络员制度,沟通协调各项工作;建立社会心理服务长效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对在册的心理服务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制定《天水市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服务疏导方案》,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

  大力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113示范工程”,建成县级示范基地1个、乡镇示范点6个、村级示范点60个,村级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1391个,市级示范校6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3个、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室865个。

统筹资源 提升医疗能动

  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能动作用,加大对全市精神卫生心理服务工作的技术指导。成功举办了天水市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理事学术年会,龚宁馨心理剧及艺术治疗工作坊、双相障碍规范诊疗培训班、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师培训班等,参训人员640多人。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符合标准的精神心理科,并配备1名至2名专职精神心理科医生,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

畅通渠道 靠实行业主动

  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主体,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级帮扶和医疗联合体协作机制。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委托省心理协会编写了45万字的试点培训教材。制定《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办法》,按照筛选考量、分类培训、注册管理的原则分社会心理服务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服务人员三类开展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2000余人,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全部充实到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岗位工作。组建48人的全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通过电话、网络及一对一服务等方式全面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创新举措 加大宣传发动

  依托天水市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由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设立5个接线席位,24小时开展心理服务热线咨询。2019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确定为天水市心理健康宣传月,部署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申请建立“天水社会心理”微信公众号,推送社会心理服务信息66条;面向社会征集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标识,发放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科普知识宣传单2万张,结合“五进”活动开展宣传服务46场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有奖竞答活动10余场次,群众对心理服务体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明显提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徐 岩)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