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布时间:2020-11-15 19:19:36     

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武威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应急处突队员整装待发(4月12日拍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王建庆

  把改革进行到底,是新时代的强音。规范执法司法权运行、完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近年来,武威市政法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政法机构职能体系优化了、执法办案能力普遍提高了、司法工作质效明显提升了,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体制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有力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2018年至2019年,武威市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建设优秀市州”称号; 2019年,“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

加强党的绝对领导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健全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暂行办法和相关制度机制,从组织架构上理顺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地位。成立平安武威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横向上有省属、市属部门、群团组织等43家成员单位,纵向上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上下贯通,各部门齐抓共管、联动融合的平安建设工作体系。出台实施细则和意见,与4个县区和151家驻武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工作考核,实现平安建设责任制全覆盖。配齐配强全市105个乡镇(街道)专职政法委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

优化机构职能体系

  优化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政务、业务运行更加顺畅高效。完成基层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县区基层法院在原来内设机构的基础上减少33个,组建成34个新的内设机构;全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总数减少40%,实现机构“瘦身”、工作增效。推进公安机关机构改革,武威市森林公安局更名为武威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同步完成全市森林公安转隶工作。重新组建后的司法行政机关,承担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相应工作职能,实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健全市县两级法学会机构,理顺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政治引领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提升司法执法公信力

  从解决困扰执法司法难题、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的高度,坚持不懈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严格落实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完善动态化员额退出机制。推行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严格执行司法办案全程留痕、无缝衔接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法官、检察官权力清单要求,明确权限划分,突出法官、检察官执法办案的主体部位,法官、检察官自主决定案件比例明显升高。深入推进“两个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增量。健全与司法权运行新机制相适应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全院、全员、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督管理模式,实现全程留痕、实时查询、有效追溯。制定案件评查实施办法和“优劣质案件”评选办法,推进案件评查制度化、常态化。认真开展“守初心、担使命,集中排查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推动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完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

  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持续优化,诉讼服务中心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建设逐步完善,微信便民服务、手机APP诉讼服务等系统和当事人自助服务、律师一站式办案服务等系统逐步健全。“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大厅公安窗口、交管、出入境、基层派出所窗口设置和办事流程更为优化贴心。全面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便民利民举措,户籍办理、交通业务、出入境证照办理更加高效便民。制定出台一系列工作措施,全面打造惠民、利民、便民、亲民的政法机关和“护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企业发展环境。同时,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司法所等建立各类公共法律服务站点1218个,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律师公证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创新人民调解制度,健全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完善司法行政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220名律师担任全市249个贫困村的法律顾问。(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张秀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