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
近年来,临洮县探索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模式,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了以综治中心为龙头,以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110 指挥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四大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乡村两级综治中心为骨架的综合性、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窗口。三级综治中心的建成运行,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为平安临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搭建平台
工作力量进一步整合
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落实3层的楼房1幢作为县综治中心办公场所,并投入资金进行维修改造。县综治中心设立“一厅五室”(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公共场所视频研判室、综治中心办公室、领导接访室、关爱工作室)。接待大厅设公安、法院、住建、民政、人社、综治等6个服务窗口,集政策法规宣传解答、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等于一体,并按照“统一受理、分类调解”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对受理的各类事项,及时协调有权处理单位解决,并抓好督办、反馈工作,实现了矛盾问题“一体化运作、一条龙调处、一站式接待、一揽子化解”。县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接待群众463人次,其中政策法规咨询190人次,全部当场进行答复;分流交办矛盾纠纷273件,化解成功257件,化解率95%。
加强培训
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把乡镇政法委员培训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底配齐了18个乡镇政法委员和综治中心主任后,县委政法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集中培训活动,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
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相关培训,政法委员和综治中心主任能力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强化研判
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
建立情报信息定期报送通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例会制度等制度机制,加强与各乡镇综治中心和公安、司法、信访等平安建设成员单位信息共享,各单位对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上报。定期开展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整体研判、动态监测,精准判断各种社会矛盾和重要案事件发展趋势,第一时间进行提醒警示,做到“耳聪目明”。
创新机制
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按照“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平安建设联创、法治建设联抓“七联机制”。同时,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织牢织紧“六位一体”防控网络,组建10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和564人的群防群治队伍,社会面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加强服务
矛盾纠纷进一步化解
整合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和职能部门的力量,以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问题为重点,以网格员、网格长、治安户长、治安民警等为主要力量,调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里老、“五老人士”、红白理事、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经常性入户调查,切实做到矛盾问题早发现、早化解。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8个,完善访调、警调、检调、诉调对接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无缝衔接。今年1至9月,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04件,调处成功928件,调处成功率92%。实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律师参与接访等制度,县级领导包案化解的19件信访事项已全部化解。
融合多网
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现有综治网格为基础,将各类网格统一整合为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网格,组建“全要素”网格,使网格员、村社干部、平安志愿者等分散的社会治理力量重新聚合,实现“融资源”。全县共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335个、三级网格2435个。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一员负全责”要求,组建了“一格多元、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专兼职网格管理员队伍,共配备各级网格员2798人,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解决问题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梁雄)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