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高质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04 10:24:57     

问题在一线联治 平安在一线联创

——肃州区高质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近年来 ,酒泉市肃州区坚持以打造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以平安肃州、法治肃州、过硬队伍、智能化建设为主线,高站位谋划布局,高 标 准 统 筹 部署,高质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形成问题在一线联治、平安在一线联创的良好态势。

  

金泉路社区妈妈唠嗑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015年5月9日摄)   肃州区金泉路街道供图

“三社联动” 开辟社会治理新路径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肃州区自2019年3月被民政部确定为我省首家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坚持以实验区创建总揽社区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开辟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新路径,让“基本单元”出新出彩。

  金泉路社区位于肃州区东郊城乡结合部,辖区有企事业单位9个,小区楼院14个,常住人口1.04万人。“通过‘同心360’社区服务品牌,搭建网络化管理、社会化联建、专业化服务三大平台,实施民情连心扣、小总理议事会、妈妈唠嗑队、和事佬协会、邻里帮帮团、同心乐艺术团六项服务,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努力构建‘360’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治理与服务网络。”肃州区金泉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鸿林介绍。

  “每次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心情都比较愉快,现在就连不怎么爱出门的儿子也跟着积极参加活动了。”采访中,金泉路社区残疾人茹阿姨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身体患有残疾的茹阿姨一直坐在轮椅上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其唯一的儿子在外地打工时也突发脑溢血,半个身子不能动弹,其儿子回来后不愿意与人交流,脾气变得很暴躁。

  “我们了解到茹阿姨的情况后,为她的儿子做心理疏导,然后鼓励他慢慢走出小区,试着接触外面的世界。通过社区组织的几次活动,他整个人不仅变得自信开朗起来,而且跟茹阿姨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金泉路社区社工焦玉琳说。

  金泉路社区以五级网格管理为基础,开发了“金泉之窗”微信小程序,公开了一至五级网格负责人电话和包挂小区联建单位、包挂楼栋在职党员电话,在线办理群众需求事项,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

矛盾化解 筑牢信访第一道防线

  西峰镇地处肃州城区西南郊,全镇辖9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酒泉市新城区二期建设征地以来,西峰镇共有5个村17个村民小组、4431亩土地被征用,征地信访纠纷较多。

  家住西峰寺村的马某就是其中之一。在2013年新城区二期征地拆迁时,马某宅基地内有7间库房因嫌补偿标准低,在房屋丈量时未在丈量表上签字确认,致使几年来房屋一直未能拆迁,他也成了大家眼中的“钉子户”。

  据西峰镇党委副书记张波介绍,西峰镇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党群、民政、社保、农业、司法、信访、残联等9个服务接待窗口,并针对西峰镇地处城郊征地信访纠纷较多的实际,专门设立能容纳40人的群众信访接待大厅,群众来访接待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

  通过法律政策宣传、面对面交谈解决个人合理诉求等方式,西峰镇成功拆除新城区二期征地中遗留的22处“钉子户”中的18户,剩余4户正在协商处理中。这18户中就包括马某在内,目前已领取了拆迁补偿款。

  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峰镇及时分类梳理受理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严格落实联动受理调处和督办反馈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组织开展调查处理和调处化解,做到统一受理、归口办理、依法调处、包案负责、限期办结,筑牢了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全镇共接待群众来访63批208余人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

共建共享 构建多元社会共治网

  “发现哪里有垃圾,或者哪里的下水道井盖丢失了,只要通过‘金泉之窗’微信小程序,直接留言反馈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派人处理。”金泉路社区居民李娜以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基层治理模式带来的好处。

  肃州区大力推行五级网格管理模式,划分一级网格(乡镇、社区)36个、二级网格(村、居民小组)224个、三级网格(村民小区、楼院小区)1275个、四级网格(楼栋)2689个、五级网格(单元)8093个,把楼栋、单元纳入管理范围,延伸了网格化服务触角。同时,按照一格多元、一元多能、一岗多责要求,积极吸纳基层“两委”成员、包(驻)村乡镇干部、社区民警、村(居)民小组长、人民调解员、治安户长、专职群防群治队伍,以及共建单位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热心群众、楼栋长、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平安志愿者、法律顾问等人员,配备网格员14038名,深入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区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等10项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推行“户长制管理、片区化服务”的治安工作模式,按照“1个行政村1名中心户长、3个自然村至少1名治安户长”的要求,在全区聘任治安户长448名,其中中心户长142名、治安户长306名,制定出台了10项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治安户长法治宣传员、治安联防员、纠纷调解员、帮教转化员、信息采集员“五大员”作用,实现了警户联动、警民共治的良好局面。(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