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天水实践”(上)
天水市举行新一轮平安天水创建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年活动(9月4日拍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摄
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各警种全天候街面驻防实兵巡逻,发挥智治支撑保障群众平安……这一系列举措,构筑起一张庞大的社会治理网络,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实现了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平安天水建设的“换挡提速”。
近年来,天水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抓手,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探索具有天水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手段现代化,推动平安天水再上新台阶。
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9月21日6时30分,天水市反恐防暴特警支队一大队队员杨祯等人在第七巡逻区准时开始一天的护校及街面巡逻。该支队对每个队员合理分工,在被划分的巡逻区内,每天定时开展治安巡逻。
组建专业化反恐应急处突队伍,实行网格化巡逻,棋盘式布警、精准化管控模式,全天候开展“特、巡、交”一体化巡逻。
与此同时,天水市还利用特警、巡警、交警一体化专业巡逻队伍,在各县区主城区布建集指挥调度、服务民生为一体的街面警务站,全天24小时服务群众“不打烊”。
深化重点部位武装定点执勤、公安特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人员密集场所高峰勤务、公安武装巡逻“四项机制”,坚持守点、巡线、控面相结合,加强城区社会面及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的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混乱区域集中整治,确保控警情、压发案、保平安。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的管控,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领域改革,大力推行“1533”出租房屋动态管理模式,不断加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力度。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9月22日,秦州公安分局天水郡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天水郡瀛池菜市场摊贩韩某军和田某粉因摊位占地问题,长期存在矛盾纠纷,经常发生口角及摩擦。
民警了解情况后,将双方当事人带至天水郡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经民警及市场管理人员的教育及开导,双方均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矛盾纠纷随之化解。
天水郡派出所组建了“社区民警队、案件侦办队、综合室+N”3支排查队伍,建起了规范化、智能化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通过“线下+线上”两大阵地共同发力,“法调、德调、政策调”互相助力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记者了解到,天水市公安机关在各基层派出所建立调解室113处,创建联调工作示范点23个。
天水市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坚持定期排查和重点排查结合,建立运用信息技术检测分析社情、舆情和公众诉求制度机制。同时,完善市、县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强化特殊利益群体分级分类动态管控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与法律服务、保险理赔等工作的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三调联动、多位一体”工作机制。同时,培育扶持以“和雨东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为代表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推动矛盾多元化解。建立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和诉前调解机制,加强调解员队伍和调解组织建设,探索无诉社区(村)创建,加快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提供“一站式”纠纷服务。
落实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月排查分析研判制度,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由社会治安向各个领域扩展,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服务管理到位。
推动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融合
7月8日,张某酒后在上亿广场和李某发生肢体冲突,路人看到这一情况后,通过一键报警器报警,秦州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向天水郡派出所发送指令,民警快速到达现场及时制止。
秦州区在天水郡人流集中区域安装有一键报警器,群众遇到危险可第一时间报警,报警器均与秦州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联接,实现可视化通话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得到帮助。
不仅如此,还在天水市尚善苑小区打造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在小区出口安装车辆识别系统,采集出入车辆牌照信息,而且在小区也安装了一键报警器。同时,住户实现进出小区刷脸通行,强化了小区安全管理。
天水市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
紧密结合“智慧天水”建设,统一标准,打通县区、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工作联动。依托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智慧国安建设。建立社情、警情、案情、舆情为基础的社会稳定指数信息系统,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侦查、研判、指挥一体化的公安实战指挥平台,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准打击。
高度重视执法司法大数据分析,准确把握执法司法运行态势,科学调配执法司法资源,提高决策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水平。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培训力度,建设了一支与智能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域社会治理专门人才队伍。(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