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探索“五好五强化”机制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0-09-24 21:26:24     

让群众沐浴在法治阳光下

——宁县探索“五好五强化”机制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新引擎

 

  “现在村里的矛盾纠纷和以前相比很少了,相反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倒多了,一有矛盾,‘法律明白人’就很快给解决了。目前村里的发展势头很好,村民办事很方便。” 宁县焦村镇西卜村75岁的李淑贤老人欣喜地说。


在宁县县城,特警巡逻队正在执勤。宁县政法委供图

  近年来,宁县以“法治宁县”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建设一个好支部,强化组织领导;锻造一支好队伍,强化矛盾化解;培育一组好产业,强化经济支撑;创建一套好机制,强化平安保障;树立一批好典型,强化乡风文明“五好五强化”的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子,实现了全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宁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社区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83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23个。

建设一个好支部 强化组织领导

  “今天实在太忙,马上到年终了,村里的好多事情都要很快安排下去抓紧落实。”9月21日,宁县良平镇段村党支部书记牛庚强说。

  段村是宁县123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之一,辖6个村民小组546户2068人。该村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充实优秀村干部4名,选派年轻优秀大学生担任村支书,并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实现了“一肩挑”,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全面落实了村“两委”换届候选人联审制度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共审议重大事项22件。同时,按规定及时在公示栏公开党务、村务和财务情况,使群众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充分。

锻造一支好队伍 强化矛盾化解


政法服务工作进乡镇(9月12日)拍摄

  以前,焦村镇西卜村矛盾纠纷较多,近年来,该村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培育了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治安户长、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开展“送法入户”活动。实施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村培育“法律明白人”432人。畅通警民联系通道,为群众提供居民身份证网上预约、网上法律咨询、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服务,打通了政法工作服务乡村群众“最后一公里”,消减了社会矛盾,让群众无闹心事,一心一意发展致富。

培育一组好产业 强化经济支撑

  太昌镇苟家村是宁县6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年来,该村依托法治乡村建设,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村组操作、群众参与”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村级集体经济由单一的“输血救助”向多元模式的“造血自生”转变。

  今年初,该村在原有69亩村集体矮化苹果树的基础上,流转土地60余亩全部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使得村集体经济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29亩,有力促进了全村整体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创建一套好机制 强化平安保障

  坳刘村位于新宁镇西北部,全村共5个组436户2688人。近年来。宁县通过“公推民助、以用促建、立体联动、共建共享”的模式,使该村成为全县248个公共安全视频覆盖村之一,收到了“让亲邻守护者同心、 让外出创业者安心、让居村持家者舒心、让违法犯罪者惊心”的治理效果。

  与此同时,多途径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在全村选聘治安户长12名,开展治安隐患排查、情报信息收集,配合公安民警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交通管理、安全保卫、社会救援、法治宣传等十项辅助性工作。以村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建成了集群众接待、公共法律服务、警务室实体化、实战化的村综治工作中心,开展特殊人群、高危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和打击“黄赌毒”、校园及周边环境排查整治行动,实现了无社区矫正人员、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无社区戒毒人员、无青少年违法犯罪、无涉邪教活动、无黑恶势力和“村霸”、无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活动的“七个无”效果,保障了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

树立一批好典型 强化乡风更文明

  “现在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做任何事都能按照村规民约去办,家家都在争做‘最美家庭’、‘星级文明家庭’。”中村镇曹家村72岁的王俊贤老人见证了村里的变化。

  曹家村位于宁县南部,近年来,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县、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和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引导群众树立文明风尚。充分挖掘村庄历史和传统文化,建成文明礼仪大厅,注重发挥乡贤文化、宗祠文化等作用,抵制陈规陋习。村里定期开办“道德讲堂”和“农民夜校”,带动村风民风转变,形成了向善向美的社会风尚。坚持法德并举,大力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定期举办“最美家庭表彰”“星级文明家庭(个人)评选”等主题活动,宣传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互相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进一步树牢了新风正气。目前,已表彰最美家庭12户,星级文明家庭6户。(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马志国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