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综合查一次”让执法监管更加高效

发布时间:2025-11-14 10:46:29     来源:甘肃法治报

“综合查一次”让执法监管更加高效

——金昌市奏响营商环境优化“最强音”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徐洁

  今年以来,金昌市针对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不断规范行政检查主体、检查程序,优化检查方式,创新开展“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有效提升检查的精准度,大幅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驱动经济强劲增长,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和维护公平竞争,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锚定“全省一流、全国靠前”的目标,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前三季度,金昌市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试点先行 推动改革工作落地生根

  “综合查一次”是通过整合不同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事项,对同一检查对象实施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从而减少重复检查、降低企业迎检负担的检查方式。

  今年5月,金昌市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综合查一次”改革试点市。根据金昌市企业和产业体系分布特点,市司法局针对“2+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中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实施工作,印发实施方案,针对原来行政执法单位在执法中“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锣”,资源分散、执法内容重复、“一事多罚”等现象,组织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梳理常规检查事项,做好任务认领与派发工作,制定“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企业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使用“陇上e企查”涉企行政检查系统中“联合”“撮合”功能加强各行政执法单位之间的执法协同,有效打破部门壁垒,让涉企检查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破除“九龙治水而水不治”顽疾,保障执法效果。

“链”上带面 紧抓重点执法领域

  “政府能给我们这些‘链’上企业松绑,增强了整条产业链的活力,提升了总体的发展质量。”一名工矿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座城市发展的好坏在于经济的根基,经济根基是否牢固在于城市经济主要的“产业链”,而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就是要紧紧抓住“产业链”,以优化主要产业链的行政执法逐步完善全市行政执法体系。金昌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县、区不同的主要产业为出发点,确定在市级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产业链上企业推行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梳理行政检查事项内容13项,确定“链”上企业42家;永昌县围绕“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上企业推行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梳理行政检查事项内容19项,确定“链”上企业34家;金川区围绕餐饮业、教育培训等经营主体推行行政检查“一表通查”,梳理行政检查事项内容2项,确定“链”上企业54家。通过明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主体等标准,使得“链”上企业可以清晰知晓“查什么、怎么查、谁来查、依据啥”,增强了预期性,降低了不确定性。截至9月底,“2+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值1967.4亿元,同比增长29.5%。

数字赋能 让精准监管“码”上就来

  为提升监管精准度,金昌市大力推进“数字+执法”融合,以技术创新赋能规范执法。该市逐步建立完善“综合查一次”检查对象、检查人员“两库”,并纳入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平台,同时探索建立执法检查专家库,为专业技术类检查提供支撑。重点推广“陇上e企查”系统,举办覆盖全市124家行政执法单位的242名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的培训会,通过“讲解+演示+答疑”模式,提升系统操作能力。

  如今,“凡检查必审批、必通知、必亮证、必亮码”已成为金昌市涉企执法的硬性要求。“通过‘陇上e企查’打破了部门壁垒,强化了协同能力,提升了检查质效,也方便我们基层执法。”金昌市应急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此外,市应急局等单位还印发《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工作指引》,推动内部培训常态化,让涉企检查走“码”上任,既减少了入企频次,又调动了企业自发整改的积极性,实现监管效能与企业满意度“双提升”。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