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依托——让立法“触角”直抵基层末梢

发布时间:2025-10-07 09:57:21     来源:甘肃日报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是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重要载体。

2002年至今,我省基层立法联系点经历了探索试验、深化发展、全面提升三个阶段,目前已建成四级联系点238个,设立基层联络站(点)2477个,实现了阵地建设全覆盖。

多年来,各地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把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立法机关,有益的建议在法律法规中得到体现。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286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上报4340余条意见建议,其中580余条被采纳,为我省高质量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家立法贡献了甘肃智慧。

开门立法,畅通立法“直通车”

5月的敦煌,游人如织。

在酒泉市敦煌市莫高镇莫高村立法联络点,“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

“在民用航空法征集意见时,村民反映部分承包地无法使用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导致种植成本增加。我们征求各组组长、村民代表意见后,提交至敦煌市人大常委会。”莫高镇人大代表、莫高村党总支书记李清说。

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这条带着“烟火气”的反馈将通过敦煌市人大常委会直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据介绍,2019年2月,敦煌市人大常委会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联系点;2023年9月,被确定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12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第五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此后,敦煌市突出特色优势,在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设立立法联络点,召集文保专家、文旅从业者和一线执法人员担任立法联络员,确保意见建议征集的广泛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在全市设立23个立法联络点、31个信息采集点,筛选确定42名立法联络员、155名信息采集员,做到了收集民意“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截至今年7月底,敦煌市完成了生态环境法典、代表法、民营经济促进法和甘肃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17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任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386条,整理上报262条,被吸收采纳47条。

在临洮县,立法信息采集点构成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体系的一部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是立法目的,它充分体现野生动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人与自然两方面,而不仅仅是自然单方面。”岳麓山公园立法信息采集点一位信息采集员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第四条中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在立法目的中,建议最终被采纳。

“直通车”的优势在基层,生命力也在基层。近年来,临洮县深度畅通“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立足立法联络员、信息采集员与专业人士构成的“基本面”,让饱含烟火气的百姓心声融入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共完成259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上报意见建议3299条,采纳627条,其中国家级326条。

丰富渠道,架起民意“连心桥”

在南梁革命纪念馆前,红彤彤的意见采集箱引人注目。

在《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草案)》征集意见过程中,华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纪念馆门前征求广大游客建议,并探访当地革命先辈亲属,面对面征求意见。

目前,在省、市人大常委会法规草案立法意见征集过程中,华池县人大常委会先后提出意见建议105条,被采纳7条。

近年来,庆阳市突出代表性、多样性,布设采集点71个,确定协作单位160个,涵盖城乡、社区、企业、景点、驿站等基层单元。选聘信息采集员580名,包含人大代表、乡贤名人、革命先辈亲属,做到人员地点全覆盖。

同时,赋予实践基地代表履职、法规清理、备案审查、普法宣传、监督执法、社会治理等多种功能,形成“基地+家站+N”运行“庆阳模式”。西峰区搭建“说和室”、华池县搭建“南梁精神宣讲队”、庆城县搭建“劳动者驿站”等,不断丰富内涵与外延,通过优势互补、效能提升,增加基层工作“民主含量”。

兰州市城关区人大常委会科学合理布局基层立法联系点——

在以商业、金融、旅游为主的城关区西南区域,打造了张掖路街道立法联系点,覆盖临夏路、白银路等街道,重点组织开展经济、产业等领域立法意见收集工作;结合雁滩地区流动人口多、村办企业多、新建物业小区多,打造了雁南街道滩尖子村社区立法联络点,覆盖整个雁滩片区,重点组织开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立法意见收集工作……

城关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多,科技和智力资源富集,金融、建筑、商贸服务业发达的优势,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地,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与群众和行业代表零距离、面对面交流,让立法工作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扎根基层土壤。

近年来,城关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完成50余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工作,反馈上报意见建议181条,被采纳20条,切实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作用。

拓展功能,打造法治“金名片”

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起来,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发挥作用、拓展实践渠道,真正“活”起来?

近年来,陇南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改进工作,延伸功能定位,与基层治理、代表履职、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的有机融合,使立法联系点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治理的一支力量。

——与民主议事相融合,把立法工作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紧密结合,通过民事直说广泛了解群众呼声,以立法建议促进基层有效治理。

——与代表履职相融合,让人大代表之家与立法联系点“同搭台共唱戏”,将人大代表充实到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中,通过代表活动,使履职与立法工作实现相互赋能、相互促进。

——与普法宣传相融合,在征求立法意见建议的同时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实现了“民意收集”与“法律普及”的双赢。同时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答疑解惑、化解纠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时代,立法“直通车”也装上了“智慧引擎”。

白银市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2022年市综治中心打造了“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成为收集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平台设立“线上立法联系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征集立法意见建议,以技术赋能,拓宽民意征集半径。

线上立法联系点依托民情直通平台,开发了“立法建议”功能模块,通过线上平台向市人大代表实时推送法律法规草案及背景资料,确保代表第一时间掌握立法动态。市人大代表可通过手机端“陇情e通”APP随时查阅法律法规草案,实现“随时随地参与立法”。立法机关在线集中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情况,形成“提出—办理—反馈”工作闭环,切实增强人大代表的履职参与感和获得感。

“目前,线上立法联系点已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已发布全国和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公告16期,征求到立法意见42条。”白银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自基层、参与便捷、原汁原味、直接通达。未来,省人大常委会将凝聚合力,积极作为,持续加强立法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地方特色亮点、不断创新民主实践路径,充分发挥民意入法作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花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绚丽绽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