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府院联动让“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

发布时间:2025-07-25 15:48:11     来源:法治甘肃网

让“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

——正宁府院联动化解一起土地租赁费纠纷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没想到拖欠了这么久的土地租赁费,法院还能真帮我们想办法给解决了,不容易呀!”近日,在正宁县某饲料公司债务纠纷化解现场,村民们握着正宁县法院执行干警的手,激动不已。

 这起涉及百余名群众、金额超百万元的土地租赁费纠纷案,在正宁县法院与正宁县政府的联动协作下,以“执行+招商”的模式实现了实质性的化解,让“沉睡”的资产重焕生机,也让百余名群众的“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

企业“跑路” 法院吹响护民“集结号”

2022年以来,正宁县某饲料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产停业,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可是拖欠周边群众共计100余万元的土地租赁费成为泡影。周边百余户村民靠土地租金来维持生计,但企业失联让群众的生活陷入困境。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发现,该公司名下虽有厂房、设备等资产,但若直接拍卖变现周期长、价值低,群众权益难以全额实现。    

“民生案件无小事,必须找到既能快速止损、又能长效保障的办法。”法院办案团队经过苦心筹思,打破“坐堂办案”的惯性思维,走出去积极主动对接政府负责招商引资的相关部门,最终提出了“以租抵债、分期履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政府引入新的企业租赁该公司厂房设备,租金优先用于清偿拖欠群众的款项。

“执行+招商” 破局解困盘活闲置资产

为推动方案落地,法院与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法院负责梳理债务明细、协调资产移交及法律程序把关,政府招商部门则精准对接意向企业,推动优质项目“拎包入驻”。经过数月的奔波,一家外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被成功引入。该企业的入局,不仅盘活了闲置厂房,还达成了每年按比例代付被执行公司所拖欠租赁费的意向。

新企业入驻时,法院组织辖区内群众到场现场见证,并现场向群众公示了分期支付方案。

“看到新公司开工生产,我们就有了盼头。”村民代表王大牛坦言,起初担心法院“走程序”,如今切实感受到了司法在为百姓办实事。

“传统执行可能让企业资产‘一卖了之’,但群众未必能拿到全款,还可能失去长期收益。”执行法官介绍,“我们算的是‘民生账’——引入新企业后,群众不仅能分期收回欠款,未来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获得持续收入,这才是真正‘治标又治本’。”

“法治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应是温暖的守护。”正宁县法院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表示,面对企业债务、民生纠纷等复杂问题,司法机关既要坚守法律底线,更要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以“解剖麻雀”的耐心和“破局创新”的智慧,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