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法治护航促发展 营商环境争一流

发布时间:2025-07-02 17:32:32     来源:甘肃法治报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今年以来,金昌市认真落实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紧扣聚力打造“五城”的使命任务,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政策稳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成本优惠”的营商环境“金昌模式”。

健全制度保障,构建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

严格按照《金昌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程序,对审查中发现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提出改正意见,充分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制定《金昌市合法性审查(核)要点指引(试行)》,不断健全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强化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重要合同协议、招商引资项目等143件。出台《金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关心关爱企业家若干措施》,充分激发企业家以更大力度干事创业,努力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依法实施市场监管领域各项行政审批,各类经营主体全面实现“非禁即入”。截至目前,全市实有经营主体58403户,同比增长4.44%。

严格执法监督,打造稳定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严格落实涉企检查相关规定,印发《金昌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从涉企行政检查主体、组织实施、程序及监督4个方面共提出了17项具体措施,实现对涉企行政检查全环节规范与监督。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坚决纠正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梳理并实行动态管理,涉及涉企行政检查事项183项。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日常涉企行政检查全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结合信用分级分类,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对高风险企业“利剑高悬”。

优化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更便捷

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一件事”业务6430余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和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合并审发,审批时间压缩至19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全流程2.5小时办结、个体工商户即来即办。优化帮办模式,创新事前“助跑”、事中“陪跑”、小事“代跑”下沉模式,常态化提供错峰、预约、延时、上门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帮代办8870件(次)、错峰延时服务147小时。持续巩固“市域通办”试点成果,通办事项从61项拓展至100项,实现城乡联动“就近办”、权限下放“下沉办”、数据赋能“便捷办”、政务快递“免费办”,“‘市域通办’助力政务服务再提速”入选全省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应用典型案例。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优化“接、办、用、考”等全流程各环节,上线“接诉即办”小程序,率先在全省固定开设“领导接听日”活动,实现“接诉速办”,接诉即办中心先后两届荣获中国客户服务节最佳明星班组奖。

强化多元解纷,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创新模式完善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劳动争议案件“受理即调解”制度,通过“线上调解平台+线下调解室”联动模式,实现60%以上争议在立案时分流至调解程序,有效降低仲裁裁决案件增量。积极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诉调、访调、警调对接为支撑,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1+3+N”的多元调解新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依法及时高效化解。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284个,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高达90.7%,仲裁结案率100%。

培育法治文化,营造尊商重商氛围

持续推广“一站式”电子诉讼服务,扩大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全市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17.21%、简易程序适用率68.21%、民商事案件审限内结案率97.53%。深入开展“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完善“立审执破”一体化机制和“司法查控”协同网办机制,执行到位率93.42%。构建“检企法治共同体”工作机制,依托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造“检企会客厅”特色品牌。深化“检察官+企业负责人”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为重点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服务,以“检察蓝”护航“镍都红”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司法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组织律师服务团队走进园区、社区,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经开区、河西堡工业园和智慧物流园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法治力量助推区域核心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