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李文成)去年以来,平凉市积极推动多方法律资源联动融合,不断深化拓展法律服务,致力于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供给,持续建设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凉市统筹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全力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化模式。进一步完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制、接待登记、律师轮流值班、疑难案件集体讨论等制度,大力推行法律援助对象经济状况承诺制。借助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优化流程、精简要件、压缩时间,实现同步审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零距离为办事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023年,接待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审核授予法律职业资格213人,12348法律服务便民热线回复率、办结率、及时率均达100%。
优化职能,打造“便民式”法律服务。平凉市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助力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法律援助、代理援助等法律服务。开展“减证便企”活动,对涉企公证优先安排、优先服务、优先办理,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重点做好农民工、工伤职工等的调解咨询和法律援助工作。优化升级公证和司法鉴定机构办公办证系统,实现了公证书远程核验。2023年,市区法律服务中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88件、农民工维权案件741件,办理国内公证6008件、涉外公证392件。
利企便民,打造“点单式”法律服务。平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证照分离”制度,编制行政职权和优化权责清单,编制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1391项,其中依申请事项791项、公共服务事项600项,新编制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公开”,编印服务指南,明确服务事项、法律依据、申请主体、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送达方式等要素,大力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制度,着力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