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锚定改革发展大局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发布时间:2024-01-24 11:56:05     来源:法治甘肃网

2023年,兰州新区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区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锚定区域改革发展大局,坚持发展与安全“双统筹”、改革与法治“双驱动”,聚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实践中探索“新区路径”,法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影响力、带动力明显增强,连续第三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2023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深耕厚植法治意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领域重大事项作出指示批示20余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依法治区委会议、全面深化改革委会议、管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大事项30余项,及时协调解决事关法治新区建设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10余项。聚焦全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落实情况实地督察反馈问题,压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以整改实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秉公用权。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年内对20余份规范性文件、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核,对2019—2022年以来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并向社会公布。发布《兰州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全面推行“清单之外无许可”。聚焦赋权提能,向镇(中心社区)下放193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梳理各单位权责事项4717项,构建权力公开、职责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监管有力的职能体系。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系统集成改革。把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和现实推动力,深化“承诺制”“零收费”、联合验收、“无证明新区”等审批改革,“标准地”出让、用地效益评价、“用地清单制”等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获评全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监察+仲裁+司法”联动预警服务模式被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方案并推广。

四是聚焦中心大局,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综合运用实地督察、明察暗访、伴随式执法监督、案卷评查等形式,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梳理公布第二批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办理柔性执法案件6000多件,出台全省首个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让市场主体获得更多容错支持和发展空间。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建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与中川机场海关签署《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备忘录》,在“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设立知识产权检察联络点,构建了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五是转变政府职能,高效惠企便民利民。创新推出政务服务4.0改革,231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设立“首席代办”专窗,实行全域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全省率先设立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席和民生服务专席,开通涉企诉求办理“绿色通道”,定期邀请职能部门专席接听,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深入落实包联制、“白名单”“六必访”“企业家日”等服务机制,5家企业上榜“2023甘肃省民营企业50强”。联动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助企融资300多亿元,获评“2023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

六是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市域治理。创新建立“复议+调解”“复议+检察官评议”“复议+执法监督”等办案机制,40%以上的行政复议案件通过调解妥善化解。深化府院联动,与兰铁中院、兰铁运输法院分别建立衔接机制,定纷止争能力显著提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经济等多种手段,一批八年以上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化解,为新区改革发展清除了障碍、卸下了包袱。排查梳理2017年以前圈而不建、建而烂尾、低效运营、虚假投资等涉诉涉访项目,建立领导包抓机制,综合运用嫁接盘活、闲置清退、土地收回等多种措施,严厉打击项目背后利益集团以访牟利、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为新区发展清障开路。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