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多措并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23 16:31:43     来源:法治甘肃网

  2023年以来,临夏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依法治州、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临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积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临夏提供了坚实保障。

升级治理模式 创建平安建设实践高地

      创新建立“3853”工作体系,打通主动创稳突破口,提升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整体质效。建立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工作体系,州综治中心投入运行,建成131个乡级、1209个村级综治中心,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党建引领、“城市三位一体+农村社级治理”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工作举措,创建“九无村”218个、社区26个,激活了基层平安细胞。开发“七彩先锋”一平台两终端,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信息化水平。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3+3+2”工作模式,实现了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2023年全州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296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不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建成乡镇(街道)法律工作站131个、村居(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1221个,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现了全覆盖。

育普法品牌 营造全民守法良好氛围

       深化拓展“八五”普法目标任务,“法治临夏”报纸专栏与“普法课堂”“案说民法典”等新媒体普法专栏以及“法官大讲堂”等电视专栏有效结合,以全媒行动提升普法针对性、时效性。全时空、全领域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六大行动”,形成了具有临夏特色的“13656”普法模式。创新实施“开学第一课”“放假第一课”“法治教育课”三课联动,打响叫亮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临夏品牌。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河州贤孝、河州花儿、民族歌舞等题材融入普法作品创作,创作了《平安建设》等曲艺作品,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全州共举办各类法治培训班365场次,培训40487人次,开展法治宣传147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书籍552173份,共发放宣传品413130余份。累计建成57法治文化广场、89个法治文化长廊、1155个农家书屋、4个法治主题公园,将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擦亮生态底色 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州委、州政府编制印发《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将生态作为临夏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优势,成功实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助力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85万亩,新建绿色通道35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依法淘汰各类燃煤锅炉1336台1798.45蒸吨;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淘汰砖瓦轮窑企业155家,4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运,8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筑牢了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三治融合” 筑牢乡村振兴法治根基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学法守法、遵守公德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将群众自治延伸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强化党员、村社干部学法培训,利用村民知情大会开展普法宣传,依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及时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开展“勤廉榜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法治、文明成为和谐乡村的新标签。经积极创建,2023年1月,东乡县布楞沟村、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成功获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为“三治融合”的典型和代表。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