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千行动’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我对酒泉和嘉峪关地区的产业有了更多了解,也能够沉下心、走出去向身边的企业学习。”
“此次‘双千行动’对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优势、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组织和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身‘强工业’‘强科技’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
今年8月,在省人大常委会“双千行动”省级调研视察活动中,人大代表在深入河西片区项目建设一线调研走访后感慨地说道。
4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牵头,统筹省市县三级人大自下而上联动开展“千名代表调研视察千项工程行动”,组织2565名四级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深入14个市州、兰州新区和86个县市区,采取实地考察、观看视频、座谈交流、询问点评等方式,通过“八看五分析”对1675个项目进行了调研视察,并总结经验做法,梳理困难问题,分析原因症结,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项目质量“大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代表智慧。
服务中心大局
发挥作用履职尽责
2023年,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明确提出对标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安排,结合主题教育有利时机,紧扣人大职责定位,站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的高度,开展“千名代表调研视察千项工程行动”。
在“双千行动”中,省市县人大以“十四五”规划中期重点实施项目和重点投资项目、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三个清单”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了一批新建、续建、预备项目开展调研视察。这些项目中,既有产业类、基建类项目,也有生态类、民生类工程,实现了范围全覆盖。
精准把脉问诊
全力破解项目发展难题
“双千行动”行动期间,自上而下谋划安排、自下而上调研视察,市县先行开展,逐级集中推进,特别是省级分沿黄、河西、陇东南三个片区开展,组织各级代表跨区域活动,有分有合、统分结合,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形成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凝聚了整体合力,汇聚了集体智慧。
“项目推进中还有哪些困难,有没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有哪些计划,能不能如期完工?”
……
“双千行动”通过“听、看、议、审”方式开展,既深入现场走访观摩,了解各地的特色特点,又召开座谈会,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研判、交流反馈。
“通过深入现场走访观摩和召开座谈会,我们详细了解了所调研项目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帮助推动更多项目顺利建设落地并发挥作用,为项目建设‘铺路架桥’”。省人大代表张健在“双千行动”沿黄河片区视察调研后说道。
为确保“询”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调研视察组看项目开工复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等;看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市场竞争力;看项目的能耗、环保达标等节能减排情况;看项目建成后的预期就业和税收贡献等情况;看项目与上下游产业衔接和供应链配套情况……通过“八看”,代表们既看成效也看问题,既看微观也看宏观,既看当下进展也看未来趋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实情、找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保障问题,人大代表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我们很满意。目前已完成固投20.09亿元,整个项目进展顺利。”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顺民说。
跟踪办理促落实
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分析会商,对症下药。9月10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双千行动”省级调研视察活动总结汇报会,听取各组调研视察情况汇报,总结项目建设成果和经验做法,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做好“双千行动”后半篇文章的措施建议。
9月25日,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双千行动”调研视察报告。报告指出,在“双千行动”中,代表和专家共提出574条意见建议,涉及园区和投资主体层面的具体事项,已反馈相关政府部门逐一梳理解决,涉及其他方面的建议正在加速推进。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分析研究提出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兰州新区增长极功能作用、持续深化“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工程等六条建设性意见。
截至9月,各级人大共发现15个方面665个问题,目前已协调解决353个,其他正在协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快推动解决。综合代表的意见建议,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提交审议的“双千行动”调研视察报告指出,项目推进还需加力、科技赋能仍需加速、要素保障亟待增强、规划谋划还缺深透等几个较为普遍的关键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开展‘双千行动’是从甘肃省人大自身职能出发,是一次问诊把脉的发现之旅。要跟踪建议办理,能解决的督促尽快落实,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持续关注。同时,做好转化运用,注重经验总结,切实将‘双千行动’打造成人大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载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大品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廷礼说道。(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