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大治理” 守护群众“大平安”
——清水县创新推行“35654”工作法谱写多元共治新篇章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刘源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35654”工作法,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着力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效能,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平安清水建设跃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平安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清水县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实现“零命案”,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平安天水建设优秀县”称号,2022年被评为“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
党建引领三联抓 广泛凝聚治理合力
清水县通过党政联动抓领导、上下联合抓保障、体系联建抓基础,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
健全平安清水建设领导小组及“一办八组”工作机构,完善党政领导、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长效机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乡镇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落实“管行业、管平安、管治理”的职责任务。
配强18乡镇政法委员,配齐18乡镇综治中心主任,配备57名乡镇综治干部,各乡镇明确任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村(社区)综治主任。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建立121个城镇小区功能型党支部和居民小组,实现“两个组织”全覆盖。
在1060个四级网格设立党小组,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户工作制度,广泛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以自然村、巷道为基础单元,按照1:15的比例,推选3600个党员家庭为“党员联系户”,负责联系周边党员,切实延伸党组织服务基层触角。
群众自治五同步 自治效能明显提升
通过组织培育任务化、参与主体多元化、议事方式程序化、评议结果公开化、服务管理高效化的群众自治五同步,提升了自治效能。
创新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事业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县建立了18乡镇、264个村(社区)和5个专业性行业调解委员会、12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建成3家心理疏导治疗基地,组建260支治安巡逻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不断扩大居民自治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面,健全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共同治村,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反邪禁毒禁赌会等“三委治村、六会理事”治理模式。
在村(社区)两委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广泛开辟广大群众协商议事的新渠道,探索建立“党员说事+”、擂台问政、群众“面对面”问政等三项治理机制。坚持将议事内容、议事决定、办理结果及时在村(社区、小区)公开,推动群众参与协商议事,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矛盾调处六步走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开展专项行动为抓手,创新矛盾调处网格员深入排查、信息员采集上报、综治主任召集调解、重大矛盾逐级上报、涉稳案件包案化解、调解人员定期回访的“六步走”工作模式,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网格员坚持开展入户走访、网格巡查,全面排查掌握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化解和处置,并及时上报村(社区)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员)。信息员在将事件信息录入系统前,立即上报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由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立即协调人员、安排力量进行现场调解处置,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对于村(社区)不能解决的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及时上报乡镇,由乡镇综治中心视情况组成调解团队进行调解。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台账,以电话询问、微信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确保案结事了。
网格服务五到位 精细服务到户到人
清水县确保划分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机制完善到位、培训管理到位、精细服务到位的网格服务“五到位”模式,当好群众的“小管家”“服务员”。
全县精准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142个、三级网格267个、四级网格1060个,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渠道畅通、服务高效的网格体系,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域覆盖。择优选聘“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爱岗敬业、熟悉村情”的人员担任网格员,全县共选聘网格员1064名,其中农村网格员983人,社区网格员81人。创新推行“网格巡查”“挂牌公示”等工作制度,建立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健全双向循环、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忧在格中排”。
打防管建四并举 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落实打击整治有力度、治安巡逻有频次、智防建设有实效、信息平台有预警的打防管建四并举措施,让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扎实开展治安巡查、缉枪治爆、反电诈、养老诈骗、排危治乱等各项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推行“民警(辅警)+镇村干部+网格员+治安户长+综治信息员+群防群治队员+楼栋院长+平安志愿者”的治安防控模式,组建村级治安巡逻队,创新推行“白天巡查、夜间巡更”,持续推动社会治安好转。
构筑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严防各类案事件发生,有效降低了刑事案件的发生率。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