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法治力量 守护民生福祉
——2022年法治酒泉建设回眸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市县两级执法部门自查自评案卷61289件,评查重点案件3925件,重新确认“五个领域”行政执法主体33个、梳理权责事项9660项,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49件、受理140件,建立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03个……
2022年,酒泉市充分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科学规划法治建设,统筹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力服务保障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法治酒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酒泉市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出台《酒泉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确定了决策启动、草案形成、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14个程序,为推进依法行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履行,严格实行“减证便民”“一窗受理、集中办理”等惠民审批事项,企业注册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三大类33种经营范围营业执照申领实现“秒批”,“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率先推广。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做到了“一单尽列,单外无单”。
深入推进“五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构建了“大综合、一体化”的执法体系,实现了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全面落实“五有”要求。积极推进“三调联动”“诉调对接”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设,2022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8970件,调处8783件,调处成功率为97.9%。
增强执法司法效能
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酒泉市继续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健全一系列制度,全面开展政法系统案件评查工作。组织开展执法巡查、案件评查、违法违规“减假暂”联合检查等专项行动。
完善公益诉讼监督、案件流程管理、案件提级管辖等公检法司相互配合、依法制约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司法办案各环节之间、办案组织之间、办案团队内部之间有机衔接和制约监督。
紧盯强基固本目标
法治建设基础持续夯实
酒泉市制定实施《酒泉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酒泉市“八五”普法规划》,全面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在全市353所大中小幼学校配备356名法治副校长,法律进学校、进课堂活动覆盖面达100%。加大媒体公益普法力度,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按照“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目标,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达到100%全覆盖。建成宪法主题公园4个,民法典场馆1个,法治文化广场、法治街区、法治文化小区等594个。全市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88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421件,挽回经济损失2581.94万元。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市共组建律师服务团队29个,走访各类民营企业199家,开展法律知识讲座199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19件。
大力推行法治乡村建设,全面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百村创建活动。全市已完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2个、省级21个、市级15个、县级5个。今年新增“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市级34个,完成27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法治支撑。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