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访积案“清仓见底”
——定西市全力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张强
2022年以来,定西市坚持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减存、控增、防变”为目标,创新推行“排稳治拔固”五模式,全力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着力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如期实现了信访积案“清仓见底”目标。
构建责任体系 做实“排”的文章
健全落实党委统揽、高效协同的组织领导机制,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责任体系。创新建立“五级九天”信访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实体化运行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多方搭建联席会商、多元协同的基层排查化解平台,对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逐一“过筛子”。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彻底消除责任空白和管理盲区。对全市排摸出的40件重点信访积案、19件重大信访风险隐患,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交办、亲自督办、亲自调度、亲自考核。大力推行“六个一”包案责任制,压实各级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指导责任,持续推进矛盾问题化解。
找准问题症结 做实“稳”的文章
全市建立以县区委书记为主要责任人的信访积案和风险隐患包抓化解机制。进一步抓实县区委书记信访接待日制度,全面畅通心连心、面对面沟通渠道。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穷尽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对诉求无理的,既讲清“法理”,又讲明“事理”、讲透“情理”,避免问题积累、矛盾激化、信访上行。今年以来,县区委书记累计接访群众325人次,化解重点信访问题69件,将绝大多数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对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落实“五包”措施,推动信访人事结心结同步解决。
紧盯重点难点 做实“治”的文章
抓实《信访工作条例》普法宣传教育,拓宽诉求反映、意见征集、利益协调、矛盾调节和权益保障渠道。严格落实“五包五带”机制,市级领导包抓县区带重点乡镇,县区党政领导包抓乡镇带重点村社,乡镇班子成员包抓村社带重点小区,乡镇驻村干部、社区干部和治安民警包抓村社带重点户(场所),网格员包抓户(场所)带重点人。市委主要领导专题听取信访积案及重点风险化解情况汇报,并赴一线指导重点时段积案化解和信访稳定工作。根据市委部署,由7名市委常委牵头,2次分赴县区对积案化解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不断完善“分片督导”和“责任包干”工作机制,由市级领导带队,分赴县区开展“全方位、点穴式”蹲点指导,确保化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加强协调联动 做实“拔”的文章
制定《全市重点信访积案和风险隐患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对重点信访积案实行市级领导包案化解,大力推行“研判解剖、问症解事、帮助解难、宣传解惑、交心解结”的“五解”工作法,全力推动信访积案拔根清零。全市信访系统积极推行“信访工作前置”,组建多个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小分队”,成立“和为贵”劝和组,着力打造“零距离”“无门槛”信访服务矩阵。出台了《定西市访调对接工作办法》,发挥“三调联动”作用,建立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坚持柔性化解,实现多元共治。
严格督考评价 做实“固”的文章
市上将信访积案和重点风险化解工作纳入全市党政履责管理督考一体化平台,建立“权责明晰”的责任追究体系。组织制定了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四不一票”考评办法,分级分类完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信访积案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化解稳控责任人纳入考评范围。建立了提醒、督办、约谈、追责“四函联督”机制,向27名县级包案领导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积案化解工作提醒函》,推行重大问题“一票否决”制。通过进一步强化结果应用,倒逼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化解任务。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