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日前,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联合印发《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专项普法实施方案》,明确了七大专项普法任务,二十条重点普法内容,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贴人民群众普法需求,紧盯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牵引,以开展专项普法为抓手,以强化统筹协调为突破,推动主动普法、生动普法,因需施策、高效供给,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专项普法。
开展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专项普法
突出捍卫国家安全主动普法。大力宣传涉及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将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信访条例》《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纳入全省“双百”“百场法治大宣讲”活动内容,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保守国家秘密等法治宣传。
突出维护社会安定主动普法。加强社会稳定重点领域普法宣传,切实提升依法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深化信息网络、交通运输等领域行业依法治理,不断夯实主动创稳法治底板。抓好网络安全宣传周、“争做陇原好网民”等系列主题宣传,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突出守护人民安宁主动普法。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抓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深入推进特色法治乡村建设,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法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延伸普法触角。
突出保障人民权益主动普法。组织实施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推出“全民共学民法典”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民法典家喻户晓、成为遵循。配合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
深化专题普法。在全省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月、全国税收宣传月、知识产权宣传周并贯穿全年。针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主体等群体,分层分类、有侧重地加强《公司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甘肃省亲清政商交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负面清单》等政策法律的宣传阐释,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群众依法办事。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积极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宣传解读《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甘肃省促进民营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惠企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增添市场活力。
深化“法治体检”。全面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部署,常态化推进“法治体检”“万所联万会”等法律服务活动,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园区、进商会、进协会,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方便、高效、优质、快捷的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助力全省“四强”行动。
深化以案释法。建立营商环境指导性案例发布机制,加强涉企司法、执法、法律服务案例收集发布工作,适时发布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开展“我执法我普法”“我办案我普法”“我服务我普法”活动,把行政执法、案件审理、法律服务和纠纷调解的过程变成生动普法的过程。用好全国普法办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指引电子书和挂图。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普法
紧盯问题整改跟进普法。进一步优化调整充实省直部门和各市州年度普法任务清单,丰富普法内容和方法手段,层层传导压实地方行业部门普法责任。
紧盯重大部署跟进普法。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祁连山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等重点关键,坚持普法先行、普治并举,推广“小快灵”普法、“教科书式”执法,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普法、联合执法,将普法寓于执法当中,切实提高生态环保普法针对性实效性,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引导全社会树牢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紧盯重要节点跟进普法。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耕地保护利用“六个严禁”“八个不准”等政策规定,大力宣传林业、种子、草原保护修复、治理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禁止乱砍滥伐、“四水四定”等法治要求,引导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普法
实施安全生产全过程全链条普法。将应急普法融入日常监管执法全过程,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全流程,推动安全生产全面责任、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五大体系建设法治宣传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典型事故和执法案例警示教育,加强重点失信企业曝光和安全诚信企业正面宣传,实现安全生产普法宣传与安全生产全链条无缝对接、全面贯通。
实施安全生产素养全覆盖普法。分级分类对党政领导干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人开展法治培训,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全员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深入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夯实全员岗位责任。组织好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消防宣传月、防灾减灾日等系列普法活动,促进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全周期普法。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巡回宣讲活动,用群众易懂易学易用的宣传方式,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铺天盖地式宣传。充分利用农村社区法治宣传阵地、法治广场、法治游园、“一村一专栏”、农村大喇叭等载体,用好乡镇交警中队、交通安全管理员、安全劝导员、基层网格员等力量,采取“学、宣、讲、练、查”等形式,着力提升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开展民族宗教领域专项普法
抓住主线深入普法。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民族团结·宪法同行”、农牧区普法志愿行等活动,密集宣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充分挖掘藏汉双语普法宣讲团、马背普法队、移动法庭、苹果法庭等基层普法鲜活经验,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民族地域特点的普法载体形式,着重加强征地拆迁、林草保护、治安管理、生态治理等法治宣传,推动普法向基层延伸,走近农牧民身边。
抓住重点深入普法。围绕“爱国守法·普法先行”主题,加强重点宗教活动场所集中普法活动,开展依法治理宗教场所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进宗教场所活动,引导宗教活动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开展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普法
靶向化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细化实化全省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基层基础建设年普法举措,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组织实施以“四长三级双优”为主要抓手的“法治宣讲校园行”活动。年内全省在册中小学根据重点内容,采取一校一重点、一校一主题的方式,完成一次法治公开课,在校中小学生全部接受一次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教育,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常态化抓实中小学校园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开展好“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和“护校安园”专项行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部署,抓实学校日常法治教育,依托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设置专门课时安排法治教育内容,保证法治教育时间。进一步拓展功能,因地制宜、提升改造,年内建成一批市级和重点县区示范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动法治副校长制度实职化运行,巩固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的成果。
一体化带动大中专院校法治教育。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高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推动高校开设法治教育公共选修课。省内各大中专院校组织开展以“校园法治行”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即讲好一堂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课,开展一次依法治校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一场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开展一次反邪教反帮信反校园霸凌主题普法活动,组织一场旁听庭审(模拟法庭、以案释法)活动,编印一本大学生违法犯罪警示案例,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大中专院校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专项普法
加强法治保障。准确把握灾后恢复重建法治需求,统筹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地震灾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全面规范相关领域行政执法行为,及时排查调处化解风险隐患,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的法治服务和保障。
加强依法治理。深化地震灾区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和特色法治乡村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以法治之力助力灾区恢复重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