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两会 看履职】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10 09:02:23     

审议地方性法规案52件;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21项;开展执法检查5项、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4项……

回首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认真履行职责、提升工作质量,为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重点领域立法

突出良法善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地方立法,通过立良法促善治,努力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2021年11月,《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首部综合性、基础性、地方性法规。

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加快相关领域立法,着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了禁毒条例和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健全完善禁毒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禁毒斗争,有效预防和制止犯罪,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舌尖上的浪费”影响粮食安全、破坏良好风尚。省人大常委会以“小切口”立法制定反餐饮浪费条例,不仅推动形成珍惜食品、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和餐饮习惯,而且为治理“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紧盯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修订就业促进条例,进一步落实稳就业保就业举措,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修订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完善细化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修订消防条例,健全完善火灾预防的相关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的思路,省人大常委会加快民生领域立法,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强化监督问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在强化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让制度“长牙”、让法律生威,离不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正确、有效监督。

听取审议2020年度全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提出建议,督促严格落实保护责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问成效、提建议、促整改。首次听取审议省监察委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赃追逃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追赃追逃领域治理效能;

健全人大信访转交办理反馈和协调机制,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336件(次),交办重要信访事项105件;

……

监督不走过场,才能体现刚性。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在监督方式方法上探索创新,力求监督有力有效。

听取审议全省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报告,举行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通过“全链条式”监督推动落实就业政策,督促解决相关问题;坚守安全发展底线,对消防法和消防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开展执法检查,筑牢安全“防火墙”;紧盯民生工程实施和民生诉求,对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行调研,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陇上行”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桩桩件件,无不体现出人大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的目的所在。

强化履职

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建议,汇聚的是民声,反映的是民意。”

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完善重点建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制度,通过现场督办、视察督办、跟踪督办、会议督办和指导督办等方式,推动代表关注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617件建议全部办理答复完毕。

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积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地方立法、执法检查、工作调研等活动,不断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深度广度。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引导组织代表就近参加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活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推进代表联系群众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新冠疫情发生后,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广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涌现出一批奋力抗疫、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展现了人大代表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紧扣代表履职需求,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线上培训与线下教学、履职培训与专题培训、集中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等方式,举办实体培训班2期,邀请185名代表参加,学习培训从“全覆盖”走向“精准化”,基层代表的思想政治水平、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一项项创新实践,省人大常委会加强政治引领,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