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创新基层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22-06-14 22:53:13     来源:甘肃法制报

党建引领打造平安和谐家园

——玉门创新基层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李丽娟

近年来,玉门市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群团组织纽带作用,完善党建带群建、群建促社建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功能,建立由基层党组织主导、整合资源力量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的新机制,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多元化需求,有力推进了平安建设,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特色亮点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玉门市按照“赋能扩权减负”原则,科学制定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把更多行业执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权下放到乡镇街道,推进力量下沉、资源重组,发挥好乡镇、街道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地位。

深入开展以“五事五议五办”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践,积极建立乡贤论事、群众说事、百姓议事、妇女商事等自治组织,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强势推进平安玉门建设,建立完善新型社区工作站制度,探索推行“业委会”自治、楼宇自治、村民小组自治等新型小单元自治模式,全市 550个网格的1807名网格员成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力军,470个群防群治组织的3900多名群防群治队员参与治安巡护,形成了平安玉门人人共建、玉门平安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推行接访下访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市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员和网格员的人缘地缘优势,全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2%。

凝聚社会力量

形成多元共治强大合力

玉门市按照党建引领+综治中心、警务室、网格工作站、调委会四位一体+多元共治组织的“1+4+N”工作架构,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将公安、司法行政、综合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工作人员纳入网格,组织动员乡贤、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物业、志愿者等力量担任兼职网格员,形成两个“1+N”的网格队伍模式,开创“各方协同、联动融合、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聚焦共治共享,全面建好乡村振兴“会客厅”“说事室”“理事会”等乡村治理载体,全域推行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常态化评选“新乡贤、好乡亲”,引导群众自治自议、向上向善,推动乡村振兴。

弘扬“铁人精神”,以“组织联建、事务联议、阵地联用、资源共享、工作共管、责任共担”为目标,大力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组建由志愿者、退休党员、物业工作人员组成的“红色先锋服务队”,解决小区居民各种需求,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服务城市精细管理。

建强自治组织

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效能

玉门市持续优化“三级中心一张网”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12个乡镇综合执法队,配齐15名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乡镇划分三级网格301个,以“活力网格”为抓手,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乡村治理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目标。

深化“三治”融合,提升村民自治力,督促59个行政村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59个,党员干部带头抵制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全面落实村“两委”人选联审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形式,村“两委”班子带头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组织管理、服务、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公约,推进移风易俗,凝聚公序良俗的“最大公约数”。全面完善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乡贤调解委员会等自治载体,搭建群众参事议事平台,实现“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格局,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