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落实“新十条”,这场发布会传递重要信息!

发布时间:2022-12-08 17:25:27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精准落实“新十条”,这场发布会传递重要信息!

  12月8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新甘肃客户端已为您梳理这场发布会上的重点内容↓↓↓

  各地迅速行动落实十条措施

  今天,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各地迅速行动,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精准划定高风险区,优化核酸检测,调整隔离方式,按规定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行程码等等。阅读详情>>

  老年人每周开展2次抗原检测 试剂由所在地级市/区县免费发放

  对于老年人,方案提出,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均可自主购买抗原检测试剂。其所在地级市/区县,要按照辖区老年人数量及每周抗原检测频次,免费为老年人发放抗原检测试剂。此类人员应当每周开展2次抗原检测,也可以随时自主进行抗原检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单位进行储备,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储备抗原检测试剂。阅读详情>>

  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人员不实施临时封控

  当发现混管阳性后,相关部门应尽快通知混检人员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并尽快安排对混检人员上门采样复核,对于混检人员的同楼栋、同单元人员不实施临时封控。如混检人员复核为阴性,应立即解除就地隔离措施;如复核为阳性,需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并根据现场流调及风险研判结果,追踪管理密接和划定风险区,做好疫情处置。阅读详情>>

  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三剂疫苗后死亡风险下降9.3倍至1.5%

  老年人接种疫苗顾虑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不敢打。

  第二类是认为没必要打。

  第三类是客观上存在困难。

  据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75岁以上老年人,85岁以上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重症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一剂疫苗不接种,有研究表明,死亡风险14.7%,接种一剂死亡风险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死亡的风险下降了9.3倍。

  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导致发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同时,考虑到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接种疫苗,我们延续之前的一些好做法,包括使用流动接种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等措施,同时也提出各地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要的常用设备和药品,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预防接种服务,让这些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以完成疫苗接种。

  针对不敢打的情况,我们要求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时,要认真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工作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加强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映监测和处置,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

  针对认为没必要打的情况,我们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动员老年人接种。

  针对客观存在的出行困难等情况,我们要求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种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的最后一百米,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阅读详情>>

  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高的区域和人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此外,要求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及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人员。阅读详情>>

  一般人群要以平常心对待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明显降低,一般人群要以平常心对待新冠病毒感染,没有必要紧张甚至恐惧。居家治疗人员在家中要做好防护,尽可能佩戴好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注意保持距离。

  为进一步降低家庭内传播风险:

  第一,要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第二,要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第三,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第四,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第五,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第六,不要和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居家治疗人员个人物品要单独放置。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阅读详情>>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